皂倍丹

皂倍丹

ZAO BE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大腸經 19%
胃經 13%
肝經 13%
腎經 13%
三焦經 6%
脾經 6%
小腸經 6%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脾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倍丹方劑中包含肥皂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肥皂荚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等具有良好效果。
  2. 潤腸通便: 肥皂荚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潤腸通便,並能吸附腸道中的有害物質,起到排毒的效果。

因此,皁倍丹方劑中加入肥皂荚,能夠發揮其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皁倍丹方劑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作用: 五倍子味苦、澀,性寒,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其富含單寧酸,能與腸道黏膜蛋白結合,形成保護膜,減少腸道分泌,並抑制腸道蠕動,達到止瀉效果。
  2. 抗菌消炎作用: 五倍子亦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部分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此特性有助於治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並促進腸道黏膜修復。

因此,五倍子在皁倍丹方劑中發揮收斂止瀉、抗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腹瀉等病症。

皁倍丹方劑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皁倍丹用於治療便祕、濕熱內阻等症,芒硝的瀉下作用可以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達到通腑泄熱的效果。
  2. 清熱解毒:芒硝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等症。皁倍丹中往往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芒硝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皂倍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鶴膝風」,即膝關節腫大變形、屈伸不利之症,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膝關節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病變。古醫認為此病多因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凝滯所致,症見膝部腫痛如鶴膝狀,久則筋骨萎弱。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肥皂(去子)

    • 古代「肥皂」指皂莢(或肥皂莢),性辛溫,具有祛痰、搜風、拔毒、消腫之效。外敷可刺激局部氣血運行,散結消腫,緩解關節痹痛。
  2. 五倍子(去蟲)

    • 味酸澀,性寒,收斂作用強。能固表止汗、收濕斂瘡,外用可減輕關節腫脹,抑制炎症滲出,防止關節腔積液加重。
  3. 皮消(即芒硝)

    • 鹹寒軟堅,清熱瀉火,外用可滲透消腫,化解關節局部熱結與痰濕凝滯,緩解腫痛。
  4. 輔料配伍

    • 酒糟:性溫,能活血散瘀,助藥力透入肌膚。
    • 砂糖:甘緩和中,調和藥性,兼能潤澤皮膚。
    • 薑汁:辛溫通行,增強散寒祛濕之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外敷作用:本方以「散結消腫+收斂滲濕」為主軸。
    1. 肥皂莢+皮消:辛溫與鹹寒並用,一散一消,破除膝部痰瘀結滯。
    2. 五倍子:收斂過度腫脹,避免濕邪留戀。
    3. 酒糟、薑汁:溫通經絡,助藥力深入,改善氣血阻滯。
  • 內外兼治:若屬先天不足或氣血久衰者(本虛標實),需搭配內服「五益膏」補益肝腎氣血,標本同治,方能根除病機。

四、現代可能的應用理解
此方外敷機理類似於「消炎+改善局部循環」:

  • 五倍子的鞣酸成分可收斂消炎,芒硝滲透壓作用減輕水腫,肥皂莢促進代謝產物排出。
  • 酒糟與薑汁的揮發成分可能擴張血管,緩解僵硬疼痛。適用於慢性膝關節炎症,但需辨證屬寒濕或痰瘀互結者。

總結:皂倍丹針對「鶴膝風」屬實證為主的局部腫脹,透過外敷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消腫、散結、通絡之效,若兼虛證則需配合內服藥調理。

傳統服藥法


肥皂(去子)2個,五倍子(去蟲)1兩,皮消1兩。
上為末。
用頭酒糟4兩,砂糖1兩,薑汁半茶鐘,和搗蒸熱,敷膝上,如乾,加燒酒潤之,10日愈。如小兒先天不足,大人氣血久衰,須內服五益膏,外敷此方,乃可取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皂倍丹,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肥皂(去子)2個,五倍子(去蟲)1兩,皮消1兩。 主治:鶴膝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