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益氣丸

CHU SHI YI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21%
心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6%
肺經 6%
腎經 3%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益氣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之效。濕邪阻滯易導致氣機不暢,脾胃運化失調,枳實能疏通氣機,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去除濕邪,益氣健脾。
  2. 利水消腫: 枳實入脾、胃經,能利水消腫,解除水濕停滯。濕邪蘊結易導致水腫,枳實能利水滲濕,改善水腫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除濕益氣之效。

「除濕益氣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和胃,助消化吸收: 神麴性溫和,入脾胃經,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濕邪阻滯脾胃,影響飲食消化,神麴有助於化解濕氣,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提升藥物吸收效果。
  2.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神麴具有一定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清除濕痰,改善呼吸道阻塞。濕邪困阻肺氣,易導致咳嗽氣喘,神麴有助於化解濕痰,平喘止咳,輔助治療濕邪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除濕益氣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濕邪常與熱邪相伴,黃芩可清熱除濕,抑制濕邪的滋生蔓延,並改善因濕熱所致的症狀,如身體困重、倦怠乏力等。
  2. 解毒止瀉: 黃芩還有解毒止瀉的功效,可抑制腸道菌羣失衡,改善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濕邪困脾,容易導致脾胃虛弱,黃芩可以清熱解毒,幫助脾胃恢復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除濕益氣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方劑中以白朮配伍其他藥物,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達到除濕的效果。
  2. 補氣益氣: 白朮還具有補氣益氣的功效,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改善因濕氣困阻導致的氣虛乏力等症狀。

白朮在除濕益氣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既能祛除濕邪,又能補益氣虛,使藥效更加全面。

在中藥方劑[除濕益氣丸]中,胡蘿蔔子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消食化積、清熱解毒的功效。胡蘿蔔子可以幫助改善消化不良、食積等問題,對於治療高熱有一定效果。此外,胡蘿蔔子還能幫助調節腸胃功能,有助於身體康復。

除濕益氣丸中包含紅花,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濕邪阻滯氣血運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紅花可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濕邪瘀阻,達到除濕益氣之效。
  2. 疏通經絡,解除濕邪阻滯: 紅花能活血化瘀,同時亦能疏通經絡,解除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濕邪阻滯經絡,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紅花則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濕邪阻滯,達到除濕益氣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除濕益氣丸 」

除濕益氣丸,中藥方劑,主治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等症。

組成:枳實、神麴、黃芩、白朮、胡蘿蔔子、紅花。

功效:除濕益氣,化痰理氣。

白朮,性味甘、淡、溫。歸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健脾燥濕、利水滲濕、止瀉固腸、安胎止汗等功效。

紅花,性味辛、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涼血解毒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等功效。

枳實,性味酸、苦、微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等功效。

神麴,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胡蘿蔔子,性味辛、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消食、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除濕益氣丸,諸藥合用,具有除濕益氣,化痰理氣之功。可用於治療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等症。

傷濕面:因濕邪侵襲面部而引起的皮膚病,症狀包括面部紅腫、疼痛、脫屑等。

心腹滿悶:因濕邪阻滯心腹,導致心腹脹痛、不適。

肢體沉重:濕邪積聚在肢體,導致肢體沉重、乏力。

除濕益氣丸,對上述諸症,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枳實(麩炒黃色)1兩,神曲(炒黃色)1兩,黃芩(生用)1兩,白朮1兩,蘿蔔子(炒熟去穢氣)5錢,紅花3分。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0丸,白湯送下,量所傷多少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益氣丸, 出處:《內外傷辨》卷下。 組成:枳實(麸炒黃色)1兩,神曲(炒黃色)1兩,黃芩(生用)1兩,白朮1兩,蘿蔔子(炒熟去穢氣)5錢,紅花3分。 主治: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