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楮皮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之效。楮皮湯以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赤小豆的加入可增強其利水效果,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的作用。
-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楮皮等藥材相輔相成,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總之,楮皮湯中加入赤小豆,有助於增強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楮皮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排除水濕。而楮皮湯本身以利水消腫為主,赤茯苓的加入可增強利水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
- 健脾和胃:赤茯苓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由於水濕停滯易損傷脾胃,赤茯苓的加入可保護脾胃,避免利水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小兒水氣,腫滿不消。
傳統服藥法
楮白皮(炙,銼),桑根白皮(銼),防己(銼)1兩半,澤漆莖葉(炙,銼)半兩,射乾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豆(炒)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用水2盞,酒1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夜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楮皮湯,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楮樹白皮(銼)1合,赤小豆1合,赤茯苓1兩(銼)。 主治:小兒水氣,腫滿不消。
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楮白皮(炙,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防己(銼)1兩半,澤漆莖葉(炙,銼)半兩,射乾1兩,白朮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豆(炒)半兩。 主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狀如懷娠,心中妨滿,食即氣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