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便丹

化便丹

HUA BIA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胃經 17%
大腸經 17%
心經 12%
脾經 12%
肺經 12%
腎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便丹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腸通便: 蘆薈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瀉火、潤腸通便之功效。對於因熱結便祕、大便乾結者,蘆薈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使大便通暢,緩解便祕症狀。
  2. 清熱解毒: 蘆薈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瘡瘍、溼疹等。在化便丹中,蘆薈可配合其他藥物,協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促進腸道排毒,改善腸道環境。

總而言之,化便丹中加入蘆薈,旨在發揮其潤腸通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幫助患者排毒通便,改善便祕症狀。

化便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Cinnabaris),主要原因在於硃砂具有安神鎮靜的作用,對於某些因情緒不穩而導致的腸胃不適和便祕症狀有所改善。硃砂所含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但適量使用時可發揮其藥效,特別是對於心腎不交、心悸失眠等症狀的調理。此外,硃砂也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協助排毒,促進腸道健康。

在化便丹中,硃砂的作用如同一種“催化劑”,能夠增強其他成分的效果,協同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促進排便。因此,雖然硃砂在使用時需謹慎,但在特定方劑中以合理劑量出現時,可以有效發揮其治療功能,對整體療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便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便閉」,即現代所謂「便秘」。古代醫家認為便閉多因腸道燥結、氣滯或津虧所致,而《化便丹》以「三時解出稀糞」為效用特徵,顯示其功專「瀉下通便」,且作用較為迅捷,應屬峻下之劑,適用於實熱蘊結、腑氣不通之急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剖析

  1. 蘆薈(煅存性)

    •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瀉火、通便殺蟲。
    • 生蘆薈瀉下力強,煅後存性(保留藥性而減緩峻烈之性),既能通便,又防過傷正氣。
    • 其有效成分「蒽醌類化合物」刺激腸壁,促進蠕動,繼而產生稀便,與「三時解出稀糞」之描述相符。
  2. 朱砂

    • 性甘微寒,歸心經,傳統用於鎮驚安神、清心解毒。
    • 於此方中配伍蘆薈,推測其用有二:
      • 佐制蘆薈之燥烈:朱砂寒性可協同清熱,防蘆薈苦寒化燥傷陰。
      • 安神以調氣機:便閉者常見煩躁不安,朱砂鎮心寧神,間接助腑氣通降。
    • 然朱砂質重,傳統亦認為其能「墜痰下達」,或輔助通降腸道滯氣。

組方邏輯與整體功效
此方以「通瀉為主,清鎮為輔」:

  • 主藥蘆薈直攻腸道,瀉熱通便;佐藥朱砂清心鎮靜,協調氣機。
  • 兩者比例(蘆薈3錢、朱砂9分)凸顯「瀉下為主、鎮降為次」之配伍思想,符合「急下行滯」的治療原則。
  • 古人可能觀察到便閉伴隨心神不寧(如熱結陽明之譫語),故加入朱砂以兼顧「標證」,體現「臟腑相關」的整體觀。

潛在應用延伸
雖原方明言治便閉,然從組成推斷,或可延伸於:

  • 熱結兼心火亢盛(如口瘡、煩躁、失眠伴便秘)。
  • 小兒疳積便秘(蘆薈本有殺蟲之效,朱砂鎮驚,契合古代小兒實熱蟲積之證)。

此方簡峻,針對實證而設,學者當深究其理,臨證辨明虛實,方能效專力宏。

傳統服藥法


蘆薈(煅存性)3錢,朱砂9分。
上為末,作3服。
服後約三時解出稀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便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蘆薈(煅存性)3錢,朱砂9分。 主治:便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