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散

乳頭散

RU TO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頭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乳腺相關的疾病。其中硃砂的添加,具有重要的療效意義。硃砂,又稱為辰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潤肺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在乳頭散中,硃砂的加入可以幫助改善乳腺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乳腺腺體的健康,並減少腫脹及不適感。

此外,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安神的作用,能夠幫助緩解由於情緒因素引起的乳腺不適,如焦慮或壓力造成的症狀。同時,硃砂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 synergistically提升整個方劑的功效,使其在治療過程中更為全面。因此,乳頭散中加入硃砂,不僅能針對乳腺問題進行局部調理,亦能從全身調和的角度進行治療,強化了方劑的整體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頭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乳頭散用於小兒「夜啼有熱症者」,即嬰幼兒夜間啼哭不安,屬內有虛熱或虛陽浮擾之證。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臟腑嬌嫩,若因寒熱失調、氣血不足或陽氣浮越,易致夜間煩躁啼哭。此方以溫補調和為主,兼顧清熱,既能固護正氣,又可平息虛熱擾動。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黃耆:補氣固表,升舉陽氣。針對小兒氣虛衛外不固,或陽氣浮越導致的煩躁不安。
  2. 甘草(炙):甘緩和中,調和諸藥,能緩急安神,協助平息啼哭。
  3. 當歸:養血活血,與黃耆配伍(類似當歸補血湯)以益氣生血,改善血虛內熱。
  4. 芍藥:此處未分赤白,傳統多用白芍養血斂陰、柔肝緩急,針對陰血不足、肝氣不和之啼哭。
  5. 附子(炮):溫腎助陽,引火歸元。用於陽虛浮熱,虛陽上擾之證,配伍乾薑增強溫裡作用。
  6. 乾薑:溫中散寒,與附子共奏溫補脾腎之效,適用於中下焦虛寒導致的虛熱上浮。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甘溫除熱」為核心,結合溫陽與養血:

  • 氣血雙補:黃耆、當歸、芍藥補氣養血,調和營衛,改善陰陽失衡。
  • 溫陽斂浮:附子、乾薑溫補下焦,引浮越之虛熱下行,適用於「真寒假熱」或陽虛不能潛藏之證。
  • 緩急安神:炙甘草、芍藥配伍可柔肝緩急,減輕夜啼的躁動不安。

四、丸劑變化與應用
《聖濟總錄》將其改為「黃耆丸」,劑型轉變便於服用。丸劑緩釋藥力,適合需長期調理的虛證夜啼,尤其對氣血不足、陽氣虛浮者更宜。

總結
乳頭散的原方設計體現「標本兼治」思路:以溫補固本為主,兼顧斂降虛熱,適用於寒熱夾雜或虛陽外浮的小兒夜啼,後世丸劑化後更側重緩補調理。其組方邏輯符合中醫「陽氣歸位則神安」的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黃耆、甘草(炙)、當歸、芍藥、附子(炮)、乾薑各等分。
上為散,以乳頭飲兒。
丸可胡豆3丸,大小量之。
本方改為丸劑,名「黃耆丸」(見《聖濟總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頭散, 出處:《明醫指掌》卷十。 組成:燈花7個,朱砂少許。 主治:夜啼有熱症者。

乳頭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七。 組成:甘草(大者)1寸,健豬膽1個。 主治:嬰兒吃乳多嗽,並諸咳。

乳頭散, 出處:《外台》卷三十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黃耆、甘草(炙)、當歸、芍藥、附子(炮)、乾薑各等分。 主治:小兒夜啼不止,腹中痛。

乳頭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黃耆1分(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當歸1分(銼,微炒),赤芍藥1分,木香1分。 主治:小兒夜啼不止,腹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