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胡椒宣氣丸中包含厚朴,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 厚朴善於行氣化痰: 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效。方中以胡椒宣肺散寒,厚朴則協同其作用,共同行氣化痰,緩解肺氣鬱滯、痰濕阻滯之症。
- 厚朴能助胡椒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逆止嘔,與胡椒相輔相成,共同治療因肺氣上逆、痰濁壅盛所致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厚朴的加入,既能加強胡椒宣肺散寒的作用,又能抑制其可能引起的燥烈之弊,使藥效更為平和。
胡椒宣氣丸中包含巴豆,乃因其具有峻下逐滯之功效。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驅除積滯。其峻下之力,可快速清除腸道積聚的寒濕濁氣,並能宣通氣機,使氣血流通,達到宣肺解表、溫陽化寒之效。
故胡椒宣氣丸中加入巴豆,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其宣肺解表、溫陽化寒之功效,以達到治療寒邪阻肺、氣機不利等症的目的。
胡椒宣氣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風散寒:羌活味辛性溫,入肺經,具疏散風寒之效,可解表散寒,緩解因風寒侵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宣肺散寒之功。
- 通竅止痛:羌活亦具通竅止痛之效,可改善因風寒阻滯所致的頭面部疼痛、鼻塞不通等症狀,有助於宣通鼻竅,恢復嗅覺。
故羌活在胡椒宣氣丸中,可謂是疏風散寒、通竅止痛之要藥,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宣肺通竅之功效。
胡椒宣氣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化濕: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之效,能有效治療因外感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宣肺解表,化解濕邪,宣通氣機。
2. 芳香闢穢:藿香氣味芳香,能闢穢濁,消滅病邪,輔助其他藥物驅除體內濕邪,提高療效。
胡椒宣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胡椒性溫,善於宣散寒邪,但單用易傷胃氣。木香配伍胡椒,可協調藥性,溫和脾胃,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所,發揮行氣止痛之效。
- 燥濕健脾:胡椒宣氣丸常用於治療寒濕阻滯所致的胃脘脹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木香具有燥濕健脾之功,可助胡椒宣散寒濕,溫暖脾胃,改善消化功能,進一步消除寒濕對胃腸的影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椒宣氣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浮腫」,應指水濕停滯、氣機不暢所導致的水腫,屬實證範疇。從用藥配伍來看,此方側重於「行氣利水」「宣通三焦」,透過疏通氣機以促使水濕下行,緩解腫滿。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厚朴(薑汁制,巴豆炒)
- 厚朴苦辛溫,主行氣燥濕、消脹滿,經薑汁制後增強溫中止嘔之效。
- 巴豆辛熱峻下,與厚朴同炒後棄用,取其「氣」而不用其「瀉」,意在加強厚朴破氣散結之力,破除水濕與氣滯互結之勢。
菌頭蘿子(疑為「萊菔子」或「商陸」之誤)
- 若為萊菔子,則可降氣化痰、利水消腫;若為商陸,則專攻逐水退腫。
- 此處推測可能為「商陸」,因其性峻,能直逐水飲,與厚朴、巴豆配伍,共奏攻逐水濕之效。
羌活
- 辛溫升散,祛風勝濕,開表宣肺,提壺揭蓋以助水濕從上焦宣散。
藿香
- 芳香化濕、醒脾和中,配合厚朴調理中焦氣機,使脾運得健,水濕不生。
木香
- 行氣止痛、三焦通調,助厚朴疏導氣滯,氣行則水行。
蒜水糊丸
- 蒜辛溫走竄,能散寒通滯,加強全方宣通之力;綠豆大丸劑緩圖攻邪,減峻藥傷正之弊。
燈心、棗湯或木通湯送服
- 燈心草清心利尿,紅棗補中緩和,木通導濕下行,三者既可引藥勢向下,又能調和峻藥之性。
全方配伍核心
此方以「行氣破滯」為主,佐以「逐水滲濕」,通過巴豆炒厚朴、商陸等藥的搭配,形成「氣水並治」的結構。
- 氣滯水停:厚朴、木香、藿香調暢三焦氣機,羌活宣肺開表,使水濕從表裡分消。
- 峻藥緩攻:巴豆炒後棄用,商陸逐水,然以蒜水糊丸及棗湯送服,緩和藥性,避免傷正。
適用於實證浮腫(如腹水、肢腫),尤其氣滯濕阻、二便不利者。然因含商陸、巴豆等峻藥,需辨證精準,非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厚朴(薑汁制,用巴豆二八粒,輕手破,同厚朴4兩炒熱,去豆用)、 菌頭蘿子1兩, 羌活1兩, 藿香半兩, 木香1兩。
上為末,用蒜磨水打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0丸,用燈心、棗湯下,用木通湯下亦得,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黃、巴豆等峻下之品,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胡椒宣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二。 組成:厚朴(薑汁制,用巴豆2-8粒,輕手破,同厚朴4兩炒熱,去豆用)、菌頭蘿子1兩,羌活1兩,藿香半兩,木香1兩。 主治: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