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厚腸散中加入黃連,主要是針對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能清心火、胃火,並能燥濕止瀉。厚腸散主治腸胃濕熱,症狀如腹痛、腹瀉、便溏、口渴、舌苔黃膩等。黃連能有效清熱燥濕,抑制腸道菌羣失調,改善腹瀉症狀,同時也可緩解口渴等熱症,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厚腸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厚腸散》所載主治為:
- 腹疼瀉黃:指因濕熱積滯所致的腹痛,大便色黃穢臭,屬濕熱泄瀉範疇。
- 痢久不止,熱藥不效者:久痢不癒,若因濕熱未清而誤用溫燥藥物(如乾薑、附子),反使病勢纏綿,此方針對濕熱留滯腸腑之證。
- 酒積洩:長期飲酒導致濕熱內蘊,損傷脾胃,引發腹瀉。
此方核心病機為「濕熱鬱滯腸道」,尤其適合熱性下痢或濕熱泄瀉,而溫補藥物無效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僅用單味藥「川黃連」,其炮製與用法極具特色:
藥物選擇:
- 黃連性寒味苦,歸心、肝、胃、大腸經,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要藥,擅治濕熱痢疾(如《傷寒論》葛根芩連湯即含黃連)。
- 此處選「川黃連」,因四川產黃連(味連)苦寒之性尤勝,清熱燥濕力強。
炮製方法:
- 好酒煮一日夜:以酒煮可略緩黃連苦寒之性,防止峻傷脾胃;酒性上行,或能協調黃連作用於中焦濕熱。
- 煮乾炒:炒製後進一步減輕寒性,增強止瀉、厚腸胃之功(符合「散」劑需穩定藥性之需求)。
服用法則:
- 空心米飲下:空腹服藥使藥力直達腸腑;米飲(米湯)甘平護胃,兼能止瀉,助黃連調和腸胃而不傷正。
作用機理推論:
- 清熱燥濕:黃連苦寒直折腸道濕熱,消除腹痛、瀉黃之病因。
- 厚腸止痢:炒製後增強收澀之性,配合米飲固護腸黏膜,針對「久痢不止」。
- 解酒積毒:酒性濕熱,黃連清瀉中焦濕熱,解除酒毒積滯所致泄瀉。
三、總結
《厚腸散》雖藥簡,但通過黃連獨特的炮製與配伍(酒煮、米飲),集中藥力於腸道濕熱證,體現「單方專攻」與「緩制峻藥」的中醫思路。其效關鍵在於:
- 針對濕熱痢瀉,以清熱為本,兼顧止瀉。
- 避熱藥之弊,對誤治久痢有撥亂反正之效。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好酒煮一日夜,煮乾炒)。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米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厚腸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八。 組成:川黃連(好酒煮1日夜,煮乾炒)。 主治:腹疼瀉黃,及痢久不止,熱藥不效者,及酒積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