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魏丸

小阿魏丸

XIAO A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膽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小阿魏丸」中包含鉛丹,是因為鉛丹具有強烈的解毒消腫作用。鉛丹能夠有效地對抗皮膚病、腫脹等由感染引起的症狀。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一些難治的皮膚問題有顯著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阿魏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小阿魏丸」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瘧疾在古代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與「痰濕積滯、氣血不調、邪伏膜原」等病理機制有關,尤其常見寒熱往來、胸脅痞滿、食積不化等症狀。此方通過行氣破滯、消積化痰、溫通氣血的方式,達到截瘧的效果。

組成邏輯推理

  1. 三稜、蓬朮(莪朮)(醋制)

    • 均為破血行氣之品,善於消散積滯,活血化瘀,尤其針對瘧疾久病導致的「氣血瘀結」,醋制後更增強入肝經、軟堅散結之效。
    • 作用:破除瘧疾日久形成的瘀血痰濕結滯。
  2. 青皮(醋制)

    •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尤其善於解肝鬱氣滯導致的胸脅脹滿。醋制後增強其入肝經作用。
    • 作用:調暢氣機,協助三稜、莪朮行氣消積。
  3. 胡椒

    • 辛熱溫中散寒,能振奮陽氣、驅散寒邪。
    • 作用:針對瘧疾中的「寒證」表現(如發冷、寒顫),同時溫化痰濕。
  4. 木香

    • 行氣止痛,醒脾和中,善於調理腸胃氣滯。
    • 作用:輔助青皮疏導氣機,改善瘧疾伴隨的脾胃功能失調。
  5. 麝香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穿透力極強,能通絡散邪。
    • 作用:引藥直達病所(如膜原伏邪),並破除深層痰瘀。
  6. 阿魏

    • 消積殺蟲、辟穢截瘧,傳統用於癥瘕積聚及瘧疾。
    • 作用:針對瘧疾的「穢濁之邪」,化積消痞,協同麝香散邪。
  7. 醋煮陳蒼米粉為丸

    • 醋能軟堅散結,增強諸藥入肝經作用;蒼米(陳久者更佳)健脾化濕,緩和諸藥峻烈之性。

治療原理推論

「小阿魏丸」的設計核心是**「行氣破滯、溫通散結」**:

  • 針對瘧疾病機:瘧邪伏於半表半裏(膜原),導致氣血不暢、痰濕凝滯,進而寒熱交作。方中三稜、莪朮、青皮、木香破氣活血,疏通氣血瘀滯;胡椒、麝香、阿魏溫散寒邪、化穢濁,直搗伏邪;醋制及蒼米為丸,既助藥力,又護脾胃。
  • 截瘧思路:通過強力行氣活血、散寒化濕,破除瘧邪依附的病理基礎(痰瘀、氣滯、寒濕),從而截斷瘧疾發作。

此方體現了古代治療瘧疾的「攻邪為主」思想,適用於實證(氣滯血瘀、寒濕積滯)為主的患者,虛弱體質者需謹慎調整。

傳統服藥法


三稜(醋炙)1兩,蓬朮(醋制)1兩,青皮(醋制)2兩,胡椒3錢,木香1兩,麝香2分,阿魏2錢半。
上為末,醋煮陳蒼米粉為丸,如梧桐子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瘧疾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小阿魏丸,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獨蒜、黃丹。 主治:瘧疾。

小阿魏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五引《得效》。 組成:三棱(醋炙)1兩,蓬朮(醋制)1兩,青皮(醋制)2兩,胡椒3錢,木香1兩,麝香2分,阿魏2錢半。 主治:脅下積塊。

小阿魏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山楂3兩,石堿3錢,半夏1兩(皂角水浸透,曬乾)。 主治:食積。肉積。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小兒腹脹,痰飲成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