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心膏

桂心膏

GUI XI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5.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膀胱經 22%
脾經 11%
胃經 11%
心經 11%
肝經 11%
腎經 11%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為桂心膏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桂心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等症,而桂枝的溫通經絡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散寒止痛,緩解症狀。
  2.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 桂枝還具有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功效,可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桂心膏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協同發揮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桂心膏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通經絡,活血止痛:葛根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肌、透疹止痛的功效,與桂枝、肉桂等藥材共同作用,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
  2. 補益氣血,緩解虛弱:葛根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配合桂枝、肉桂等溫陽補氣之藥,更能有效改善虛寒體質,提高身體抵抗力。

因此,葛根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桂心膏的活血止痛功效,也能改善氣血不足,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心膏為傳統中藥外用方劑,其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久耳聾
    指長期聽力減退或失聰之症,多因腎虛、氣血瘀滯或風邪滯絡所致。此方以溫通藥性滲透耳竅,開閉散結。
  2. 耵聤(耳垢栓塞)
    耳道分泌物堆積成塊,阻滯氣血流通。此膏藉油脂潤滑與藥物溶化作用,軟化耵聤以利排出。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

  • 雞脂(5兩)

    • 性味甘平,具潤燥、軟堅之效。
    • 作為基質,能黏附耳道,載藥直達病所,並藉其油脂特性潤滑耳垢。
    • 《本草綱目》載其「療耳聾」,古人認為動物油脂可引藥入竅。
  • 桂心(半兩)

    • 性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
    • 功能溫經通脈、散寒止痛,其辛香走竄之性可宣通耳竅閉塞,促進氣血運行。
    • 現代研究指桂枝所含揮發油(如桂皮醛)能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環。
  • 野葛(半兩)

    • 此處「野葛」或指鈎吻(斷腸草),但外用多取其「發散風毒」之功;另有說法為「葛根」異名。
    • 若為鈎吻,其辛溫有毒,古方少量外用可活血散結、通絡止痛,但須慎用。
    • 若為葛根,則能升陽解肌,助藥性上行耳竅。

2. 配伍原理

  • 溫通滲透
    桂心與野葛皆具辛溫之性,配合雞脂加熱後成膏,透過「炙管滴耳」之法,使藥性溫熱滲透耳道,化解寒凝、痰濕或瘀血等閉塞因素。

  • 軟堅潤燥
    雞脂潤澤耳道,軟化堅硬耵聤;桂心與野葛的辛散作用助其溶解排出。

3. 製法與用法關鍵

  • 雞脂煉熬:提取純淨油脂作為載體,增強藥物溶解度。
  • 筆管炙熱滴入:利用熱力促進藥物吸收,溫通效果更佳,符合「寒者熱之」治法。

三、中醫理論依據

  • 「竅閉當通」
    耳聾、耵聤屬「竅閉」之證,此方遵循「通則不聾」原則,以辛溫藥物開泄閉塞。
  • 「以油潤濁」
    耳垢屬穢濁之邪,油脂能潤化濁質,配合藥物助其外排,體現「給邪出路」思想。

此方體現古代外治法的「直達病所」思維,結合藥物性味與物理特性,針對耳竅局部病機設計,簡便而具實用性。

傳統服藥法


雞脂5兩(煉成下),桂心半兩,野葛半兩。
上為粗散,以雞脂熬三二十沸,去滓成膏。
每用筆管納入少許膏,炙令管熱,側臥滴入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心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雞脂5兩(煉成下),桂心半兩,野葛半兩。 主治:久耳聾。耵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