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橘湯

XIANG J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2%
肺經 13%
心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8%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香橘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調和脾胃的功效。香橘湯主要針對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食少納呆等症狀,香附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促進氣機運行,幫助脾胃運化,緩解肝鬱脾虛所致的症狀。
  2. 調和氣血: 香附除了行氣解鬱之外,還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香橘湯中可能加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香附能與之協同作用,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疼痛、瘀血等症狀。

香橘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和中: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香橘湯中加入陳皮,能幫助理氣化滯,促進消化,緩解胃氣不舒、胸悶氣短等症狀。

二、增香提味:陳皮具有獨特的香味,能改善湯藥的味道,使藥液更易入口,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此外,陳皮的香味也能起到一定的理氣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香橘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的功效。香橘湯中常用於治療胸脘滿悶、食積不消等症狀,而枳實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達到消積化滯的作用。

2. 疏肝理氣:枳實還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香橘湯中的橘皮、陳皮等藥材也具有理氣的作用,與枳實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疏肝理氣,達到整體調和的效果。

香橘湯中添加白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益氣: 香橘湯主要功效為理氣止痛,而白朮性溫,味甘苦,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有助於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助藥力: 白朮可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與香橘湯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理氣止痛效果。

白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香橘湯的理氣止痛功效,更能健脾益氣,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橘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刺激性: 香橘湯以橘皮、枳殼等理氣藥為主,性偏燥烈,容易刺激腸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加平和,易於服用。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等功效,能與香橘湯中的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增強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甘草的加入,不僅調節了方劑的藥性,更提升了藥物的整體療效,使香橘湯更適合治療脾胃氣滯、胸悶脘脹等症狀。

主治功效


香橘湯: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香橘湯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香附、陳皮、枳實、白朮和甘草,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補氣利水、健脾胃

白朮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理氣行氣、健脾胃

陳皮性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胃、燥濕化痰等功效。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香附性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枳實:理氣化痰、降逆止嘔

枳實性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化痰、降逆止嘔、寬中消脹等功效。

香橘湯的臨牀應用

香橘湯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月經不調、痛經、胸脅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總結

香橘湯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香附、陳皮、枳實、白朮和甘草。香橘湯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月經不調、痛經、胸脅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半兩,白豆蔻(去皮)半兩,益智(去皮)1兩,甘草(炙)1兩,沈香1分,茴香子(微炒)1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3錢匕,水1盞,入鹽少許,大棗1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香橘湯, 出處:《直指》卷五。 組成:香附(炒)2兩,半夏(制)2兩,橘紅2兩,甘草(炒)3分。 主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腹脅脹滿。

香橘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一。 組成:香附子(大者,去須)4兩,陳皮(去白)4兩,枳實(生用)4兩,白朮4兩,甘草。 主治:一切氣不快,久病服藥不效者。

香橘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半兩,白豆蔻(去皮)半兩,益智(去皮)1兩,甘草(炙)1兩,沉香1分,茴香子(微炒)1兩半。 主治:脾虛,胸膈妨悶,不思飲食,四肢乏力,臍腹撮痛,大便滑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