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散寒,通利氣血: 麻黃性溫,具有宣肺散寒、通利氣血的作用。清血退心湯多用於血瘀阻滯,心脈不通導致的心胸憋悶、氣短乏力等症。麻黃加入方劑,可宣散寒邪,通暢氣血,輔助血瘀的消散,改善心脈流通。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清血退心湯中多配合其他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藥材,如丹參、赤芍、桃仁等。麻黃加入方劑,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清血退心、改善心脈流通的目的。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火亢盛、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目赤腫痛、血熱出血等,梔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緩解心悸不安: 梔子味苦性寒,能夠降心火,平心氣,緩解心悸不安等症狀。對於因心火上炎、心神不寧所致的心悸、失眠、心煩等,梔子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因此,清血退心湯中加入梔子,能夠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緩解心悸不安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通絡,活血化瘀: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通心陽,改善心血循環的作用。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心痛、心悸、脈沉細等症狀,肉桂可溫通心脈,促進血液運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 助藥力,增強療效: 肉桂味辛甘,能引藥入血,並助其他藥物發揮其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清血退心之目的。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薑黃,主要有兩大原因:
- 活血化瘀:薑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清除血管壁上的瘀滯,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臟負擔。
- 抗炎消炎:薑黃中含有薑黃素,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體內發炎反應,減輕心血管炎症,進一步保護心臟。
因此,清血退心湯中加入薑黃,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更能預防和緩解心血管疾病,達到清血退心的目的。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效。對於心血瘀阻、心脈不通所致的心痛、心悸、胸悶等症狀,蒲黃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暢通,達到消瘀止痛的作用。
- 利水消腫: 蒲黃兼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多餘水分排出,改善水腫狀況。對於因血瘀所致的心臟水腫,蒲黃能起到輔助作用,幫助消腫利水,緩解心臟負擔。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水: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心、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木通,可以清除心火,利尿消腫,緩解心煩、胸悶等症狀。
2. 通經活絡: 木通能通利水道,疏通經絡,對於心脈瘀阻、血行不暢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清血退心湯中加入木通,可以起到清熱利水、通經活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心火旺盛、心脈瘀阻等病症。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味苦寒,入心、肺、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其能清泄心火,解毒散瘀,對於心火熾盛、血瘀阻絡所致的心煩不寐、胸悶心悸、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連翹還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效改善心血循環,促進血液循環暢通,達到清血退心的目的。
清血退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清血退心湯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材,甘草的加入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降低副作用。
- 補氣益脾: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清血退心湯多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氣虛血瘀的症狀,甘草的加入能起到補氣益脾,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主治分析】
「痘不收靥」為痘瘡(天花)後期膿疱未能結痂脫落的病症,此階段多因熱毒未清、氣血瘀滯或正氣不足,導致邪毒鬱閉肌表。清代《痘科類編》等文獻強調,此時需清解餘毒、活血透邪,兼顧溫通以助氣化。「清血退心湯」之名,反映其以清血分熱、透邪外達為核心,尤重心經鬱熱的調理。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麻黃:開腠發汗,透邪外達,破除表氣鬱閉,助痘毒從肌表疏散。
- 山梔:清瀉心包與三焦鬱火,涼血解毒,針對痘毒蘊熱之病機。
- 官桂(肉桂):溫通血脈,鼓舞陽氣,助氣化而行藥勢,兼防寒涼藥遏邪。
- 薑黃:破血行氣,疏通經絡瘀滯,改善局部氣血壅塞。
- 蒲黃:化瘀止血,針對痘瘡破潰後的血瘀夾熱,兼具收斂之性。
- 木通:導心火下行,利濕熱從小便出,與麻黃形成「上下分消」之勢。
- 連翹:清解瘡毒,散結消腫,為「瘡家聖藥」,助痘痂脫落。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麻黃、官桂之峻性,兼能解毒。
整體配伍思維:
- 清透並行:以山梔、連翹清熱解毒,麻黃開表透邪,使熱毒有外散之途。
- 溫涼同調:官桂與薑黃的溫性,平衡山梔、木通之寒,防止冰伏邪氣。
- 氣血同治:薑黃、蒲黃活血化瘀,木通、麻黃調氣機,符合「治痘必調氣血」之則。
- 心經為靶:方中多藥入心經(如山梔、木通、連翹),契合「痘瘡屬心火」的傳統理論。
此方體現「給邪出路」的思路,結合發汗、利尿、活血等法,促使痘毒從表裏分消,同時兼顧溫通以防涼遏,適用於熱毒未清兼氣血不暢之「痘不收靥」。
傳統服藥法
麻黃、山梔、官桂、薑黃、蒲黃、木通、連翹、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血退心湯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期間服用。此外,清血退心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血退心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三。 組成:麻黃、山梔、官桂、薑黃、蒲黃、木通、連翹、甘草各等分。 主治:痘不收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