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核散方劑中包含海藻,主要原因有二:
一、軟堅散結:海藻性寒,味鹹,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效。消核散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這些疾病多因痰凝氣滯、血瘀腫結所致。海藻能軟堅散結,化痰消腫,有助於消除腫塊,促進組織恢復。
二、利水消腫:海藻亦具利水消腫之效。瘰癧、癭瘤等疾病常伴有水腫,海藻能利水消腫,減輕患者的不適,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消核散方劑中包含牡蠣,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軟堅散結,化痰利咽: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化痰利咽的功效。其可有效降低甲狀腺組織的代謝活動,抑制其增生和肥大,並能化解痰液,緩解咽喉腫痛。
- 滋陰潛陽,平肝鎮驚: 牡蠣能滋陰潛陽,平肝鎮驚,對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引起的失眠、心悸、煩躁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也能降低甲狀腺激素的過度分泌,抑制其對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
總而言之,牡蠣在消核散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軟堅散結、化痰利咽,又能滋陰潛陽,平肝鎮驚,對於甲狀腺相關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消核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清熱解毒之效。消核散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症,這些疾病皆屬於實熱證,而玄參能清泄體內熱毒,從根本上消散病竈。
- 軟堅散結: 玄參亦有軟堅散結之功,能化解積聚於頸部淋巴結的痰濁瘀血,促進腫塊消散。此功效與消核散中其他藥物如昆布、海藻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總之,玄參的清熱解毒和軟堅散結功效,使其成為消核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共同達到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的目的。
消核散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固澀止瀉:糯米性溫,味甘,具有固澀止瀉的功效,可以幫助收斂腸胃,減緩腹瀉症狀。消核散治療的核石症,往往伴隨腹瀉,糯米的加入可緩解此症狀,有助於整體治療。
- 調和藥性:消核散方劑中含有許多寒涼藥物,糯米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更利於藥物吸收。
消核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消核散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劑,其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肺,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藥物苦味,使患者更容易服用。同時,甘草亦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之效,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核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頸項痰凝瘰疬」,即頸部淋巴結結核(瘰疬)或痰核凝聚之證。瘰疬多因肝鬱氣滯、痰火鬱結,久而形成腫塊。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灶與「痰」、「火」、「瘀」相關,故方劑設計以化痰散結、清熱解毒為主軸。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海藻(3兩)
- 性味鹹寒,歸肝、胃、腎經。
- 功效:軟堅散結、消痰利水。
- 作用:針對痰核瘰疬之核心病機,直接化解痰凝結塊。
牡蠣(4兩)
- 性味鹹微寒,歸肝、膽、腎經。
- 功效: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
- 作用:輔助海藻強化軟堅效果,並滋陰清熱以防痰火復生。
玄參(4兩)
- 性味甘苦鹹微寒,歸肺、胃、腎經。
- 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散結。
- 作用:針對痰火鬱結之熱毒,清解之餘兼顧陰液耗傷。
糯米(8兩)與紅娘子(28個)
- 紅娘子(與糯米同炒後去之):
- 性味苦辛平,有毒,傳統用於攻毒、破瘀、散結。
- 作用:以毒攻毒,破血逐瘀,助消散頑固痰核。
- 糯米:炒後健脾和中,緩解紅娘子毒性,兼顧脾胃。
- 紅娘子(與糯米同炒後去之):
生甘草(1兩)
- 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 功效: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 作用:緩解紅娘子毒性,並輔助玄參增強清熱之效。
方劑配伍邏輯
- 軟堅散結為主:海藻、牡蠣為君藥,直接瓦解痰核。
- 清熱解毒為輔:玄參、生甘草清解鬱火,紅娘子攻毒破結。
- 標本兼顧:牡蠣、玄參滋陰防熱傷陰,糯米護胃以保後天之本。
- 協同增效:紅娘子之峻烈佐以糯米、甘草緩和,共成「消散痰核而不傷正」之方。
治療原理
透過化痰、清熱、攻毒、滋陰四法並行,使痰核得散、熱毒得清,同時調節體內陰陽平衡,以達「結散核消」之效。全方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熱者寒之」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海藻3兩,牡蠣4兩,玄參4兩,糯米8兩,甘草(生)1兩,紅娘子(同糯米炒胡黃色,去紅娘子,用米)28個。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或1錢半,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核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四。 組成:海藻3兩,牡蠣4兩,玄參4兩,糯米8兩,甘草(生)1兩,紅娘子(同糯米炒胡黃色,去紅娘子,用米)28個。 主治:頸項痰凝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