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中丹

坎中丹

KAN ZHO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胃經 12%
心經 12%
腎經 12%
肝經 12%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坎中丹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一、硫磺性溫熱,善於祛風除濕:坎中丹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寒濕凝滯等症。硫磺性溫熱,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痺的功效,可助其他藥物驅散寒濕,舒筋活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硫磺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坎中丹中多含其他藥材,如地龍、蜈蚣等,這些藥材性寒涼,與硫磺性溫熱相配伍,可起到溫寒相濟、寒熱平衡的作用,避免藥性偏寒或偏熱,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坎中丹方劑中包含赤石脂,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止瀉固澀: 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止瀉固澀之功效。坎中丹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泄瀉不止等症,赤石脂可清熱燥濕,固澀止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收斂止血,止痛消腫: 赤石脂亦具收斂止血、止痛消腫之功效。坎中丹方劑中常與其他收斂止血藥物配伍,以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如治療腸胃炎、潰瘍等症,赤石脂可收斂止痛,輔助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坎中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下焦寒涼洩瀉及五更瀉,其組成僅硫黃與赤石脂二味,後因證加減小茴香末,專治女子血海虛寒不孕。

功效主治分析:
下焦虛寒之洩瀉,尤以五更瀉為典型,多因腎陽不足,火不暖土,脾胃失溫,水穀不化所致。硫黃大熱純陽,直入下焦命門,補火助陽;赤石脂溫澀固脫,專治久瀉滑脫。二藥相合,溫補下元而固澀腸道,契合「寒者熱之」、「滑者固之」之理。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硫黃:性熱味酸,歸腎、大腸經。《本草綱目》謂其「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其純陽之性可溫補下焦虛冷,壯腎陽而暖脾土,使水穀得化,泄瀉自止。

  2. 赤石脂:甘溫澀斂,歸大腸、胃經,《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洩痢,腸澼膿血」。既能溫中,又善固澀大腸,與硫黃相配,一溫一固,標本兼治。

  3. 加減小茴香:針對血海虛寒不孕者,小茴香辛溫入肝腎,炒熟後性更溫和,散寒暖宮,助硫黃溫通下焦,促進血脈流通,契合「寒凝血瘀」之不孕病機。

服法特點:
「未知漸加,以微覺溫暖為度」反映用藥審慎,因硫黃燥烈,需以小量試探陽氣反應,體現古人用藥「以變應變」之理。此方重在溫補下焦真火,兼以固澀,針對虛寒滑泄之本,非治標止瀉之方。

傳統服藥法


硫黃(純黃者)1兩,赤石脂1兩。
治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加炒熟小茴香末2錢。
上為細末和勻。
每服5分,食前服,日2次。不知則漸漸加多,以服後移時微覺溫暖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坎中丹, 出處:《衷中參西》下冊。 組成:硫黃(純黃者)1兩,赤石脂1兩。 主治:下焦寒涼泄瀉及五更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