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坎氣潛龍湯中加入龍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定驚: 龍齒味甘鹹,性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驚、鎮心安神之效。坎氣潛龍湯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龍齒可平復心神,緩解失眠,有助於整體療效。
- 補腎固精: 龍齒亦入腎經,有補腎固精、止遺泄之功效。坎氣潛龍湯所治的症狀,往往與腎精虧虛、心神不寧相關,龍齒有助於補益腎精,改善腎氣不足所致的症狀。
坎氣潛龍湯中加入珍珠,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鎮心安神,潛降逆氣: 珍珠味甘鹹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坎氣潛龍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等症,珍珠可安神定志,潛降逆氣,使心氣平和,緩解症狀。
-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珍珠還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對於因心火亢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症狀,珍珠可以清熱降火,平肝熄風,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坎氣潛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坎氣潛龍湯主治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所致之病症,白芍可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症狀。
-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白芍在坎氣潛龍湯中起著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坎氣潛龍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針對其「滋陰降火」的功效,用於治療因心火亢盛、陰虛火旺所導致的症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對於心火亢盛引起的煩躁不安、口舌生瘡、失眠多夢,以及陰虛火旺導致的盜汗、骨蒸潮熱等症狀,生地黃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養腎陰,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滋陰降火、潛陽安神的功效,使躁動不安的陽氣得以潛伏,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坎氣潛龍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 牡蠣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效。坎氣潛龍湯主治肝腎陰虛,陽氣亢盛,導致心煩不寐、頭暈耳鳴等症狀。牡蠣可以滋陰降火,鎮靜心神,使陽氣潛伏,陰陽平衡,從而改善失眠等症狀。
- 平肝潛陽: 牡蠣還可以平肝潛陽,對於肝陽上亢,導致頭昏眼花、耳鳴目眩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坎氣潛龍湯中加入牡蠣,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平肝潛陽、滋陰降火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
坎氣潛龍湯是中醫用於治療某些氣虛或陰虛相關症狀的方劑,其中包含白薇。白薇,學名為Angelica dahurica,是一種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的藥材。在此方劑中,白薇的使用主要源於其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機的運行。
白薇的辛甘性質,有助於驅寒解表,同時其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對於氣虛患者有增強體力和抵抗力的作用。此外,白薇富含的揮發油及有機酸等成分,能有效提升免疫功能,並對抗外邪入侵。
在坎氣潛龍湯的整體組成中,白薇的加入使得方劑在調理氣血方面更加全面,平衡了陰陽,有助於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促進身心健康。因此,白薇的特性在此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坎氣潛龍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熱病後期,腎陰虧虛、虛陽浮越之證,屬「陰虛陽亢、衝任失守」之病機。具體表現為:
- 陰虛陽浮:腎陰不足,陽氣無所依附而上越,故見「舌絳(深紅少津)、手足躁擾、時時欲厥(虛風內動)」;陰不斂陽,則「自汗虛煩、心悸」。
- 衝任不固:任脈陰虧,衝脈之氣失於攝納而上逆,進一步加重陽浮之勢,表現為「右脈浮大(陽浮於外)、左脈細數(陰虛內熱)」。
此證關鍵在「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故治法需滋陰填精以固本,潛鎮攝納以治標。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藥物組成邏輯
滋陰填精:
- 大熟地(煎汁代水):重用至八錢,取其甘溫純厚之性,滋補腎陰、填精固本,為方中君藥。以開水泡取清汁,避其滋膩礙胃之弊。
- 大生地:輔助熟地滋陰,兼清虛熱,針對陰虛內熱。
- 生白芍:酸斂養肝陰,助地黃斂降虛陽。
潛陽鎮攝:
- 淨坎氣(人臍帶):甘鹹入腎,引浮陽歸元,傳統用於「納氣歸腎」。
- 青龍齒、珍珠母、生牡蠣:質重沉降,潛鎮浮陽,安神定悸。龍齒偏於鎮驚,珍珠母兼清肝火,牡蠣斂汗固脫。
- 磁朱丸(磁石、硃砂):重鎮安神,交通心腎,針對「心悸虛煩」。
清透虛熱:
- 東白薇:苦鹹微寒,清透陰分伏熱,防虛熱進一步耗陰。
(2)治療原理
全方以「滋陰潛陽」為核心,分層次解決病機:
- 下填腎陰:熟地、生地填補下焦陰精,使陽有所附。
- 中斂肝氣:白芍酸收,防肝風內動。
- 上鎮浮陽:龍齒、牡蠣等沉降諸藥,引上越之陽歸於下焦。
- 標本兼顧:既補腎陰之虧虛,又直接鎮攝浮陽,標本同治。
(3)配伍特點
- 重鎮與滋潤並行:磁石、龍齒等金石藥與地黃、白芍等柔潤藥相配,剛柔相濟。
- 「坎氣」為引:取同類相求之意,引藥入腎,增強納氣歸根之效。
此方展現中醫「以靜制動」的思維,通過填陰潛陽,使陰平陽祕,虛風自息。
傳統服藥法
淨坎氣1條(切寸),青龍齒3錢,珍珠母6錢(杵),生白芍3錢,大生地4錢,生牡蠣6錢(杵),磁朱丸4錢(包煎),東白薇3錢。
滋陰潛陽。
先用大熟地8錢切絲,用開水泡,取清汁,代水煎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寒之性較重,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坎氣潛龍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淨坎氣1條(切寸),青龍齒3錢,珍珠母6錢(杵),生白芍3錢,大生地4錢,左牡蠣6錢(杵),磁朱丸4錢(包煎),東白薇3錢。 主治:滋陰潛陽。主治:熱病。腎經陰虛,則陽無所附而上越,任陰不足,則衝氣失納而上衝,舌絳心悸,自汗虛煩,手足躁擾,時時欲厥,右脈浮大,左脈細數。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