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效散

XIN X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寒 (0.8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22%
腎經 22%
大腸經 12%
脾經 10%
膽經 10%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信效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化學成分為二氧化鉛,傳統中醫認為其具備解毒、清熱的功效。然而,鉛丹屬於有毒物質,若未經適當處理或劑量不當,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中毒或健康問題。由於古代醫學的知識體系與現代科學標準存在差異,因此在使用鉛丹的時候,需謹慎考量其用量和製作工藝。

在當代醫學視角下,鉛丹已不再被推薦用於醫療,因為安全性不足及潛在副作用都是重要考量。因此,對於信效散的應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及只使用合法且安全的替代療法。隨著時代進步,中藥方劑的成分需持續檢視與更新,以符合現代醫療的標準和倫理。

信效散中包含龍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鎮靜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信效散主要用於治療驚癇、失眠、心悸等症狀,龍骨可以平息心神,鎮定不安,改善患者的睡眠和情緒。
  2. 固腎止遺: 龍骨還具有固腎止遺的作用,可以治療腎氣虛弱導致的遺精、尿頻等症狀。信效散部分配方也包含有固腎止遺的藥材,龍骨的加入可以加強此方面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信效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及《類編朱氏集驗醫方》記載,信效散之主治功效,可從其組成藥物及臨牀應用兩方面加以分析。

組成藥物分析:

原方中記載信效散的主要成分為信砒、黃丹、千古石灰(或以陳石灰代之)。雖然現代文獻中多將鉛丹列為信效散的組成藥物,而未提及信砒,但考慮到古方中藥物名稱的演變及當時的用藥習慣,我們可以推測信砒與黃丹可能具有相似的藥理作用,皆屬於具有毒性但可解毒的礦物藥。

  • 鉛丹 (Pb₃O₄): 具有解毒、止血、收斂的功效。其解毒作用可能與其對某些毒素的吸附和拮抗作用相關;止血作用可能來自其收斂作用,促進血液凝固;收斂作用則能收斂瘡口,減少滲出。
  • 龍骨 (化石骨): 古方中雖未明確提及龍骨,但考慮到其安神、鎮靜、固精的功效,以及信效散治療的病症多為牙齦腫痛、出血等症狀,伴隨疼痛、煩躁等,推測其可能在方劑中發揮輔助作用,減輕患者的不適感,並協助止血、收斂。
  • 信砒 (推測為三氧化二砷): 根據記載其與黃丹有相似功效,可能與黃丹一樣具有解毒、收斂的作用,但毒性更強。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信效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客陽明之經,牙齒疳蝕,齦宣腐臭出血,色黃氣腐,注悶,動搖疼痛,發作有時」。此症狀描述,指向一種以牙齦腫痛、出血、腐臭為主要表現的口腔疾患,可能與牙周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關。

信效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推測:

  1. 解毒殺菌: 鉛丹及推測的信砒,可能具有殺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從而減輕感染,控制炎症。
  2. 止血收斂: 鉛丹的收斂作用能止血,並收斂潰瘍面,促進傷口癒合。龍骨則可能輔助止血及安神。
  3. 消腫止痛: 藥物可能通過消炎、殺菌等作用來減輕牙齦腫脹和疼痛。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中記載信效散亦可治五淋,這可能與方中藥物具有利尿、消腫等作用有關,但需注意此說法與原方主治有所不同,其藥物組成亦有差異,是否為同一方劑值得商榷。

總結:

信效散在古代被用於治療某些口腔感染性疾病,其治療原理可能與藥物本身的解毒、殺菌、止血、收斂等作用相關。然而,需注意的是,信效散中含有毒性藥物,其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本分析僅從古籍記載角度出發,不代表現代臨牀應用。 現代醫學已發展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建議自行使用此方劑。

傳統服藥法


信砒1錢,黃丹2錢,千古石灰(如無,但以陳久者,炒研細)4錢,(一方有龍骨,無石灰)。
清利頭目,寬膈美食,固齒,宣通陽明氣血,解金石一切毒藥。
上為細末,加青鹽一分,麝香少許。
每上抄2-3粒大豆大。先洗漱淨,以手指蘸藥,捺上下牙齒齦,瀝涎勿咽之,須臾漱淨。或於蝕處再上少許。每日3-4次,以頻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腹瀉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信效散, 出處:《宣明論》卷十五。 組成:信砒1錢,黃丹2錢,千古石灰(如無,但以陳久者,炒研細)4錢,(一方有龍骨,無石灰)。 主治:清利頭目,寬膈美食,固齒,宣通陽明氣血,解金石一切毒藥。主治:風熱上客陽明之經,牙齒疳蝕,齦宣腐臭出血,色黃氣腐,註悶,動搖疼痛,發作有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