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龍散

蒲龍散

PU L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正印》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13%
腎經 13%
脾經 11%
心包經 11%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蒲龍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鎮靜安神之效。龍骨性味甘鹹平,歸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蒲龍散為治療心悸失眠、驚恐不安、盜汗等症的方劑,龍骨的鎮靜安神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精神緊張、心神不寧等症狀,並穩定心神、促進睡眠,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龍骨還可固澀止汗,有助於解決患者盜汗的困擾。

蒲黃為蒲公英的花序,性涼味甘,入肝、脾、膀胱經。其功效主要為:

  1. 清熱利濕:蒲黃具有清熱利濕之效,能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止血化瘀:蒲黃亦具止血化瘀之功,能治療因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因此,蒲龍散方劑中使用蒲黃,應是為了其清熱利濕、止血化瘀的功效,以治療與濕熱、出血相關的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蒲龍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妊娠無故尿血,遇小解輒血下」,即孕婦無明顯外傷或感染,卻於小便時反覆出現尿血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胞絡熱結」或「腎虛不固」所致,熱擾血分或氣虛失攝,導致血不循經而溢出。妊娠時陰血下聚養胎,若陰虛內熱或氣不攝血,易見此候。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龍骨(1兩)

    • 性味:甘澀,平。
    • 歸經:入心、肝、腎經。
    • 功效:重鎮安神,固澀收斂。
    • 作用:龍骨擅長「斂浮越之氣」,能澀精止血,尤適用於虛性出血或滑脫不禁之症。其質重沉降,可固攝下焦,防止血液妄行。
  2. 蒲黃(5錢)

    • 性味:甘,平。
    • 歸經:入肝、心包經。
    •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利尿。
    • 作用:蒲黃生用可行血散瘀,炒炭則偏於止血。此方未註明炮製,可能生熟並用,兼具「止血不留瘀」之效。其性滑利,能通淋,針對尿血兼有小便不利者尤宜。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機理
此方以「止血固脫」為主,兼顧「活血通淋」,針對妊娠尿血之標本:

  • 固澀止血:龍骨收斂固脫,防止進一步失血,適合虛性出血或氣血不攝。
  • 化瘀通淋:蒲黃活血止血,避免血止留瘀,且其利尿之性助膀胱氣化,緩解血尿滯澀之苦。
  • 動靜結合:龍骨靜以固攝,蒲黃動以疏利,兩者相配,既止血又不滯邪,符合妊娠「勿犯胎元」之治則。

四、中醫理論延伸
此症若因「陰虛內熱」,可佐生地、阿膠滋陰止血;若屬「脾腎氣虛」,可加黃耆、杜仲益氣固胎。然蒲龍散藥簡力專,重在急則治標,故強調「可暫服」,恐久服收澀過甚反礙氣血流通。

結語
蒲龍散以龍骨、蒲黃一澀一利,標本兼顧,體現中醫「通澀並用」的配伍智慧,針對妊娠尿血之虛實夾雜病機,展現古代方劑的精煉與實效。

傳統服藥法


龍骨1兩,蒲黃5錢。
上為末。
每服2錢,酒調下,每日3次,可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蒲龍散, 出處:《醫學正印》卷下。 組成:龍骨1兩,蒲黃5錢。 主治:妊娠無故尿血,遇小解輒血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