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毒天下無比散
PO DU TIAN XIA WU B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八九引《脩月魯般經》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67)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破毒天下無比散」方劑中含有皁莢,其原因主要在於皁莢的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效。
皁莢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之功效。其皁苷成分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對各種皮膚病、毒蛇咬傷、蟲咬傷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皁莢還能通絡化瘀,對於因毒素淤積導致的腫痛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在「破毒天下無比散」中加入皁莢,旨在增強其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破毒天下無比散」方劑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消腫: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排膿、解毒散結的功效。在該方劑中,穿山甲主要用於解毒消腫,治療毒邪入侵、血脈瘀阻所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
- 活血化瘀: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血阻滯,有利於毒素的排泄。在治療一些由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瘀血腫痛時,穿山甲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總之,穿山甲在「破毒天下無比散」方劑中,主要發揮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起到治療毒邪入侵、瘀血阻滯等病症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破毒天下無比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
- 臁瘡:指下肢慢性潰瘍,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所致,常見瘡面晦暗、膿水淋漓、久不收口。
- 癰疽無頭,但腫痛:適用於瘡瘍初起,局部腫硬疼痛而未化膿破潰者,屬氣血壅滯、毒邪內結之證。
其功效側重於破結消腫、透毒排膿,通過行氣活血、穿透膿毒,促使瘡瘍消散或加速成膿外潰。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豬牙皂角
- 炮製:去皮後以醋炙焦黃,增強其辛散走竄之性,醋製能緩和峻烈之效,更入血分。
- 功效:
- 《本草綱目》載其「通竅吐風痰,散腫消毒」,具開泄壅滯、散結消腫之力。
- 辛鹹性溫,能穿透瘡毒,促使膿腫破潰,尤善治無頭癰疽。
- 機理:通過辛散之性疏通氣血,破除瘡毒之結聚。
2. 川山甲(穿山甲)
- 炮製:蛤粉炒後研末,減其腥味並增強消腫排膿之效。
- 功效:
- 《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性專行散,能通經絡、透達病所」,為瘡科要藥。
- 既能活血散結,又能透膿外出,對膿未成者可消,膿已成者可潰。
- 機理:以其走竄之性引藥直達病所,疏通經絡瘀滯,助膿毒外泄。
3. 配伍邏輯
- 協同增效:
- 豬牙皂角「開竅破結」+穿山甲「通絡透膿」,二者相合,一專氣分,一專血分,共奏破毒消癰之效。
- 穿山甲引導皂角之藥力深入瘡瘍基底部,加速膿毒瓦解。
- 酒調服:溫酒行藥勢,助活血透達之力;按病位上下調整服藥時機(食前/食後),順應氣血運行方向。
三、綜論治療原理
此方針對氣血壅滯、毒邪內蘊之瘡瘍,以「破、透」為核心:
- 破結滯:通過皂角辛散與穿山甲走竄,破除局部氣血瘀阻。
- 透膿毒:穿山甲引導邪毒外透,促使癰疽或潰破排出,或自行消散。
- 調氣血:酒服助藥力,推動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壅塞之態。
適用特點:適用於瘡瘍初起未潰或久不潰膿者,強調「速破其毒」的峻烈思路,符合古代瘍科「早消已成,速潰未透」的治法。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角(去皮,如法醋炙焦黃,為末)半錢,川山甲(蛤粉炒,為末)1錢。相合,溫酒調下。證在上,食後服;證在下,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破毒天下無比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九引《脩月魯般經》。 組成:豬牙皂角(去皮,如法醋炙焦黃,爲末)半錢,川山甲(蛤粉炒,爲末)1錢。 主治:臁瘡。癰疽無頭,但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