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飲中包含橘皮,正是其藥效所在。橘皮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健脾的功效。
其理氣功效可疏肝理氣,緩解胸悶氣滯;化痰止咳則能幫助清除痰液,緩解咳嗽;健脾功效則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因此,橘皮成為橘皮飲中不可或缺的藥材,為其整體療效奠定了基礎。
「橘皮飲」中的訶子,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咳的作用。訶子能夠幫助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久咳不止等症狀,與橘皮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收斂止瀉作用,改善消化系統問題。
橘皮飲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橘皮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而木香可以幫助行氣消積,緩解脹痛,配合橘皮理氣健脾,相輔相成。
- 燥濕化痰:木香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橘皮飲中常加入半夏、陳皮等燥濕化痰藥物,而木香的加入可以加強燥濕化痰之力,使藥效更顯著,同時也能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避免傷及脾胃。
橘皮飲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 橘皮性溫,理氣健脾,而薏苡仁性平,利水滲濕,兩者合用,可加強健脾利濕之效,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清熱解毒: 橘皮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而薏苡仁亦有清熱利濕、解毒排膿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力,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橘皮飲」中的木瓜,具有消食化積、舒筋活絡的功效。木瓜能夠幫助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胃氣滯所導致的脹滿不適,與橘皮相配,可以更好地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橘皮飲主治功效分析
橘皮飲,出自《聖濟總錄》,原方由橘皮、訶子、木香、薏苡仁及木瓜五味藥材組成。古籍記載其主治為「反胃、胸脅妨脹、不下食」。通過分析其藥物組成及相關古籍記載,可歸納其治療原理如下:
藥物組成分析:
- 橘皮: 作為君藥,具有理氣化痰、和胃止噯之功效。對於胃氣不舒、痰濕阻滯所致的反胃嘔吐、胸脅痞滿具有良好的療效。
- 訶子: 具消食健胃、行氣止痛之功。能幫助消化停滯的食物,並緩解因氣滯導致的腹部疼痛。
- 木香: 性溫,善於行氣止痛、溫中除滿。可加強橘皮的理氣作用,並能溫暖脾胃,消除脘腹脹滿。
- 薏苡仁: 具有利水滌熱、健脾止瀉之效。可消除體內濕邪,並能健運脾胃,防止因脾虛導致的腹瀉。
- 木瓜: 舒筋活絡,和胃止噯。能緩解因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不適,並能協助橘皮發揮和胃降逆之功。
治療原理分析:
綜觀全方,橘皮飲以理氣化痰、和胃降逆為主。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疏理氣機、暢達胃氣: 方中橘皮、木香皆為理氣要藥,可疏暢氣機,使胃氣得以正常升降。氣機調暢,則反胃、胸脅妨脹等症狀可得緩解。
- 燥濕化痰、和胃止嘔: 橘皮不僅能理氣,亦能燥濕化痰,能將停留在胃部的痰濕化解,使胃氣恢復正常。訶子、木瓜也能協助和胃,減輕嘔吐症狀。
- 健脾運濕、消食導滯: 薏苡仁健脾利濕,能解決因脾虛導致的濕氣停滯。訶子消食導滯,可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從而改善胃腸道功能。
- 溫中散寒、消痞止痛: 木香溫中散寒,能緩解因胃寒所致的腹痛、痞滿。此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共同改善因胃部寒冷所致的諸多不適。
古籍印證:
《聖濟總錄》中多次提及橘皮飲及其相關方劑,可見此方在當時應用廣泛。書中不僅記載了橘皮飲的完整組方及用法,更提供了多個變方,以應對不同的病症。例如:
- 半夏橘皮飲: 針對脾胃虛寒、痰盛、嘔吐不食的患者,加入半夏等藥物加強其化痰止嘔之功。
- 陳橘皮飲: 以陳皮為君,搭配甘草、縮砂仁、白芷等,用於治療胃冷乾嘔,說明橘皮飲的變方亦可針對不同證型的嘔吐。
- 其他相關方劑,如桂心湯、濟急散等,雖非直接針對橘皮飲,但其治療脾胃虛寒、嘔吐的思路,與橘皮飲的治療方向是一致的,側面印證了橘皮飲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性。
《華佗神方》及《肘後備急方》均記載可濃煮橘皮飲汁,或飲冬瓜汁治療反胃,再次印證了橘皮飲的臨牀應用及療效。而《兒科萃精》中提及的「聖惠橘皮飲」雖組成不同,但亦以橘皮為主藥,體現了橘皮在治療咳嗽痰多方面的應用。
總結:
橘皮飲以其理氣、化痰、和胃之功,可有效治療因胃氣不暢、痰濕阻滯、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胸脅妨脹、不下食等症狀。其組方精妙,配伍合理,可謂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常用方劑。通過不同變方的應用,可見古代醫家對於橘皮飲的重視及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梨勒(煨,去核)、木香、薏苡仁、乾木瓜(去瓤)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梨勒(煨,去核)1兩半,木香1兩半,薏苡仁1兩半,乾木瓜(去瓤)1兩半。 主治:反胃。胸脅妨脹,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