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門冬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可緩解燥熱咳嗽、口乾咽燥等症狀,與門冬丸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滋陰潤肺的效果。
- 清熱除煩: 麥門冬能清心除煩,對於心煩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與門冬丸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清熱除煩、安神定志的功效。
門冬丸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可抑制因肝火上炎、心火熾盛而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口舌生瘡等症狀。門冬丸本身滋陰潤燥,與黃連配伍,可達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雙重功效。
- 制約滋膩:門冬丸中含有麥冬、天門冬等滋陰潤燥藥物,容易導致脾胃虛寒、痰濕內生。黃連的清熱燥濕之性,可以制約滋膩,避免藥物過於滋膩,造成脾胃失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門冬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門冬丸出自古代醫籍,主要用於治療「心經有熱」。心經有熱的臨床表現常包括:
- 心煩口渴:熱邪擾心,津液受灼,故口乾舌燥、心煩不安。
- 口舌生瘡:心開竅於舌,心火上炎可致口腔潰瘍、舌紅疼痛。
- 失眠多夢:熱擾心神,導致夜臥不寧、夢境紛紜。
- 小便短赤:心與小腸相表裏,心熱下移小腸,則小便黃赤灼熱。
此方以麥門冬搭配黃連,一潤一清,共奏清心瀉火、養陰生津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麥門冬(君藥)
-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 作用:
-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針對熱邪傷陰之口渴、心煩。
- 能「瀉肺中伏火」,間接助心火下行(肺為心之「華蓋」)。
黃連(臣藥)
-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脾、胃、肝、膽經。
- 作用:
- 直接清瀉心經實火,治口舌生瘡、心煩不寐。
- 苦寒降泄,引火下行,熱從小便而解。
配伍特點
- 潤燥相濟:麥門冬滋陰潤燥,可制黃連之燥烈;黃連瀉火,防麥門冬之滋膩。
- 標本兼治:黃連清熱治標(心火),麥門冬養陰治本(津傷),契合「熱病傷陰」病機。
- 煉蜜為丸:蜂蜜甘緩和中,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延長藥效,適合慢性虛熱調理。
治療原理
- 透過「清心火+養心陰」的雙向調節,恢復心經陰陽平衡。
- 心火得降則神安,陰液得復則煩渴自除,體現中醫「清補並用」的辨證思路。
潛在應用延伸
雖原方主治「心經有熱」,但根據組成推論,亦可應用於:
- 肺熱陰傷:麥門冬潤肺、黃連瀉火,適合乾咳少痰、咽喉燥痛。
- 胃熱津虧:心胃火盛導致的牙齦腫痛、消穀善飢(需搭配其他藥物)。
此方簡潔,體現中醫「輕靈透達」的用藥風格,尤其適合熱勢不劇但陰傷明顯者。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1兩(水浥,去心),黃連(去須)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熟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門冬丸,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麥門冬1兩(水浥,去心),黃連(去須)半兩。 主治:心經有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