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夢靈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痙: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夢靈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而防風可有效祛除外邪,緩解痙攣,進而達到止驚的效果。
- 疏散風寒:夢靈丸治療的對象多為體質虛弱的兒童,容易受風寒侵襲,導致驚厥。防風可散寒解表,疏散風寒之邪,防止病情加重。
此外,防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協同增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夢靈丸中加入石決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平肝潛陽: 石決明味甘鹹寒,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功效。夢靈丸治療以肝陽上亢、心火亢盛引起的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等症,石決明可以清熱平肝,抑制肝陽上亢,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滋陰降火: 石決明還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失眠多夢往往伴隨心煩易怒、口乾舌燥等陰虛火旺的症狀,石決明可以滋陰降火,改善這些症狀,從而促進睡眠。
夢靈丸方劑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因熱邪上擾所致的頭昏腦脹、眼目昏花等症狀;平肝明目作用,則有助於改善肝陽上亢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問題。夢靈丸作為治療神志不清、失眠多夢等症的方劑,加入菊花,可起到清熱瀉火、安神定志的輔助作用,促進整體療效。
夢靈丸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濕止痛:威靈仙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夢靈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腿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威靈仙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通經絡活血:威靈仙還具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夢靈丸中加入威靈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
夢靈丸方中包含蕤仁,主要源於其清熱除煩、定驚安神的功效。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可清肝火,降肝陽,對於熱病心煩、失眠多夢等症有較好療效。
此外,蕤仁還兼具滋陰養血的作用,可緩解因肝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因此,夢靈丸中加入蕤仁,有助於清熱安神、滋陰養血,達到治療失眠多夢、心煩不寧等症的效果。
夢靈丸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谷精草性涼,味甘淡,入肝、膀胱經,能有效清熱利濕,對於夢遺、滑精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谷精草也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改善因血熱引起的夢遺。
因此,夢靈丸中加入谷精草,可以起到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從根本上解決夢遺問題。
夢靈丸方劑中包含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夢靈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而枸杞子可以補益肝腎,改善精血虧虛,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 寧心安神,助眠安睡: 枸杞子中含有豐富的生物鹼和多糖,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障礙,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同時,枸杞子還有助於改善情緒,緩解壓力,從而促進睡眠。
夢靈丸方中使用蒼朮,主要是基於其 燥濕健脾 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 燥濕化痰 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脾虛濕困導致的痰多、胸悶、心悸等症狀,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此外,蒼朮還有 健脾開胃 的功效,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提升整體體質,進一步改善睡眠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夢靈丸方劑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內外障眼」,即泛指內障(如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球內部病變)與外障(如結膜炎、角膜炎、翼狀胬肉等眼球外部病變)等眼部疾患。古代醫家認為此方具有祛風明目、滋養肝腎、退翳消障之效,適用於因風熱上攻、肝腎虧虛或脾濕蘊熱所致的目疾。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配伍分析
- 防風(蜜炙):祛風勝濕,緩解外感風邪所致的目赤腫痛。蜜炙後藥性溫和,避免過於辛散。
- 石決明(水煮乾):平肝潛陽,清熱明目,為治肝火上炎、目赤翳障之要藥,水煮後減其寒性,提高眼部吸收效力。
- 菊花:清肝明目,疏散風熱,尤擅治療風熱目赤、頭目昏花。
-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古人認為其能「開結消翳」,輔助清除目翳。
- 蕤仁:養肝明目,潤燥退翳,主治目赤多淚、內外障視物不清。
- 谷精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對風熱目赤、角膜翳障有專效。
-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視物昏花。
- 蒼朮(米泔浸):健脾燥濕,升發清陽,米泔浸後減其燥性,助脾胃運化水濕以養目。
- 蚌粉(飛過):清熱化痰,收斂明目,古方常用於退翳障、消目赤。
- 雄豬肝:以肝養肝,藥引作用,助藥力直達肝經。
組方特色與治療邏輯
此方以祛風清熱、平肝明目為核心,兼顧補肝腎、健脾濕,形成標本兼治的結構:
- 祛風散邪:防風、菊花、威靈仙、谷精草協同疏散風熱,緩解外障紅腫疼痛。
- 平肝明目:石決明、菊花、蕤仁抑肝火、退翳障,改善內障視物模糊。
- 滋養肝腎:枸杞子、豬肝補益精血,固本培元,改善肝腎不足的視力退化。
- 健脾利濕:蒼朮、蚌粉健脾燥濕,防止濕濁上蒙清竅。
- 藥引增效:豬肝為引,增強藥物歸經作用,古人認為「同氣相求」,助藥力直達病所。
3. 推測現代適用方向
此方對風熱型結膜炎、早期白內障、視疲勞伴肝腎虛弱等可能有一定緩解效果。其退翳機制可能與清熱抗炎、改善眼部微循環有關,而補肝腎部分則或能延緩視網膜退化。然具體應用仍需結合體質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蜜炙),石決明1兩(水1升煮乾),菊花2兩,威靈仙1兩,蕤仁1兩,谷精草1兩,枸杞子1兩,蒼朮1兩(米泔浸1宿,銼焙),蚌粉1兩(飛過)。
上為細末,用雄豬肝1具,竹刀切去筋膜,和藥搗一千下,入面少許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鹽湯送下30丸。
忌煎煿酢豆腐等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夢靈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服用夢靈丸前,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夢靈丸,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防風1兩(蜜炙),石決明1兩(水1升煮乾),菊花2兩,威靈仙1兩,蕤仁1兩,谷精草1兩,枸杞子1兩,蒼朮1兩(米泔浸1宿,銼焙),蚌粉1兩(飛過)。 主治:內外障眼。
夢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羊子肝1兩(去皮膜,薄批作片,線串日中曬),七葉1兩,太陰玄精石1兩(研),石決明1兩(洗淨),黃連(去須)1兩,蕤仁(研)半兩。 主治:肝氣不足,翳膜昏暗,久不見物者。五臟積熱,目昏不見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