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醋錠子

火醋錠子

HUO CU DING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火醋錠子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火醋錠子以火醋製成,具有溫陽散寒之效,而大黃則能清熱瀉火,兩者配伍,可起到溫熱散寒、瀉熱通便的效果,適用於熱結便祕、濕熱黃疸等症。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與火醋配合,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適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

因此,火醋錠子中加入大黃,可使藥效更全面,治療範圍更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火醋錠子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古代記載:主治「面上熱瘡,耳上熱疖」。此處「熱瘡」「熱疖」屬中醫外瘍範疇,多因熱毒鬱結皮膚,發為紅腫熱痛之症。熱瘡常見於面部,熱疖則多生於耳部或毛囊深處,皆與局部火熱鬱滯相關,需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君藥:大黃(醋製)

  • 性味功效:生大黃苦寒,瀉火解毒、活血逐瘀;經「醋浸曬九次」後,其寒性稍緩,更增散瘀之力,且醋能引藥入肝經血分,助清血分鬱熱。
  • 外用機理:大黃外用可直接消腫散結,其蒽醌類成分(如大黃素)具抗菌抗炎作用,針對熱瘡、疔癰等感染性病灶有效。

輔助媒介:火酒(白酒)

  • 作用:磨藥時以火酒(烈性酒)為溶媒,取其辛散之性,助藥力透達皮膚,兼能消毒防腐,增強藥效。

組方邏輯

  1. 醋製引經:醋為「酸斂之媒」,反佐大黃瀉下之性,使其專注於清解表層熱毒,並加強活血散結之效。
  2. 酒磨助透:火酒行氣血、開腠理,助藥力快速滲透,針對局部熱毒鬱結形成之瘡疖,能直接發揮清熱散瘀作用。
  3. 簡峻配伍:全方僅一主藥一佐法,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以單味藥升降浮沉之性,直達病所。

推論可能功效拓展

  • 清熱解毒:針對實熱型皮膚病灶(如癤腫、毛囊炎)初期紅腫階段,可阻斷熱毒蔓延。
  • 涼血散瘀:醋製後大黃減瀉增散,對血熱瘀滯之皮下硬結(如痤瘡囊腫)有化瘀消腫之效。
  • 局部抗菌:大黃與酒精協同,對金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皮膚致病菌具抑制作用。

此方體現「外瘍內治」思維,通過藥物炮製與溶媒選擇,將內服藥轉化為外用峻劑,直攻局部熱毒,簡而有力。

傳統服藥法


大黃(用醋浸曬九次)。
和為錠。
火酒磨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單純性疱疹

相同名稱方劑


火醋錠子,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大黃(用醋浸曬九次)。 主治:面上熱瘡,耳上熱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