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伏疽散中使用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解毒消腫: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伏疽所致的腫痛,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化痰散結: 天南星兼具化痰散結之功,可將伏疽所致的痰瘀化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天南星配伍其他藥物,更能增強其治療效果,是伏疽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伏疽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之效。伏疽多因熱毒內蘊,侵犯肌膚而起,故以川貝母清熱解毒,化解毒素,並散結消腫,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 潤肺止咳,利咽開音: 川貝母亦有潤肺止咳、利咽開音的功效。伏疽常伴有咳嗽、咽痛等症狀,川貝母的加入能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狀況,提高治療效果。
伏疽散中包含芒硝,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芒硝味苦寒,能清熱解毒,對於伏疽所致的熱毒壅滯,具有很好的疏散作用。
- 軟堅散結:芒硝還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能化解伏疽形成的腫塊,促進其消散。
此外,芒硝性寒,對於伏疽引起的疼痛,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伏疽散中加入芒硝,能有效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達到治療伏疽的目的。
伏疽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局部炎症,減輕腫痛。
二、 開竅通竅,引藥入營:冰片氣味芳香,可透皮入骨,能開通經絡,引導藥物深入病竈,提高藥效。
此外,冰片還可以 涼血止血,對於伏疽散治療的癰疽瘡瘍,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伏疽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皮色不易、堅硬漫腫之白疽」,屬中醫「陰疽」範疇。陰疽多因寒濕凝滯、痰瘀阻絡所致,特徵為患處皮色不變或蒼白,腫勢緩慢而質硬,難潰難消。伏疽散外用旨在散結消腫、化痰軟堅,針對病機中「痰濕壅滯」「寒凝血瘀」之病理產物,促使疽毒外透或消散。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生南星(5錢)
- 性辛溫,有毒,擅祛風痰、散結消腫,為外科癰疽痰核要藥。其辛烈之性可破陰疽之痰濕凝滯,開通經絡,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土貝(2錢)
- 即土貝母,苦微寒,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與南星配伍,寒溫並用,既能制約南星之溫燥,又能增強化痰散結之效,適用於熱象不顯卻夾雜痰熱之陰疽。
樸消(1兩)
- 芒硝之粗製品,咸苦寒,外用軟堅瀉熱、消腫止痛。其滲透力強,能吸出組織水分,化解堅硬腫塊,助他藥深入病所。
塊石灰(1兩)
- 辛溫燥烈,具腐蝕性,傳統用於「蝕惡肉、燥濕殺蟲」。此處取其燥濕拔毒之力,與樸消共助潰膿或消散疽腫,惟須注意比例以防過度刺激。
冰片(5錢)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透皮引經。既能緩解石灰、南星之刺激性,又可引諸藥直達病所,增強局部藥效。
全方配伍特點
- 辛溫開破為主:南星、石灰溫通消散,針對陰疽寒痰之本。
- 寒涼佐制為輔:土貝、樸消清熱軟堅,防溫燥太過而化熱。
- 外用直攻病所:鹽滷調敷增強滲透,配合冰片引藥,使藥力集中於患處。
治療原理推論
伏疽散通過「溫通─軟堅─滲透」三層作用:
- 先以辛溫藥(南星、石灰)破除寒濕痰瘀之結滯,改善局部氣血不通。
- 再以樸消、土貝軟化堅結,分解壅塞之病理產物。
- 冰片與鹽滷助藥性穿透皮膚,導邪外達。全方旨在「化陰為陽」,促使陰疽轉陽而消散或潰膿,符合外科「消托補」之「消法」原則。
總結
此方展現中醫外科「以毒攻毒」「寒熱並調」之思路,針對陰疽「痰濕瘀」交結之病機,透過外用藥局部強效作用,達到拔毒消腫之效。組方兼顧攻邪與引經,層次分明,體現傳統外科方劑之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生南星5錢,土貝2錢,樸消1兩,塊石灰1兩,冰片5錢。
上藥各為末。
用鹽滷調杵,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伏疽散,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生南星5錢,土貝2錢,朴消1兩,塊石灰1兩,冰片5錢。 主治:一切皮色不易,堅硬漫腫,白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