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葉羹

藿葉羹

HUO YE GE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藿葉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增強解表功效: 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與藿葉、佩蘭等藥物合用,可增強解表之力,更有效地驅散外邪,治療風寒感冒。

二、調和脾胃: 蔥白能溫中散寒,促進消化,與藿葉等藥物配合,可溫和脾胃,防止寒邪傷脾胃,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療效的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藿葉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藿葉羹主要用於治療「氣壅煩熱或渴」之證。此處「氣壅」指氣機壅滯不暢,「煩熱」為內熱悶煩之感,「渴」則為因熱而生的口渴症狀。整體而言,此方針對的是中焦氣機不暢、鬱而化熱所導致的系列症狀。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 藿葉(1斤,切):即藿香葉,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和中止嘔、發表解暑之效。
  • 蔥白(1握,切):辛溫,歸肺、胃經,能發汗解表、通陽散寒。
  • 豉汁:即豆豉汁,苦寒,歸肺、胃經,具有宣鬱除煩、解表退熱之效。

配伍邏輯

  1. 藿葉為方中主藥,以其芳香之性直入中焦,能化濕濁、醒脾胃、暢氣機,針對「氣壅」之主要病機。
  2. 蔥白協同藿葉,辛散溫通,既能助藿葉宣暢中焦氣機,又可輕宣鬱熱,使鬱熱從表而解。
  3. 豉汁為載體,其性寒能清熱除煩,苦能降泄,與藿葉、蔥白辛溫之性相配,形成辛開苦降之勢,有利於疏通中焦氣機、解除鬱熱。

功效推理

此方組合體現了「辛開苦降」的治法:

  • 辛味(藿葉、蔥白)能開鬱散結、宣通氣機
  • 苦味(豉汁)能降泄清熱、除煩止渴

三者配合,共同發揮芳香化濁、宣通氣機、清熱除煩的功效,使中焦氣機通暢,鬱熱得以消散,則煩熱口渴之症自除。

治療原理

針對「氣壅煩熱或渴」的病理機制:

  1. 中焦氣機壅滯 → 藿葉芳香行氣化濕
  2. 氣鬱化熱 → 蔥白辛散透熱,豉汁苦寒清熱
  3. 熱擾心神則煩 → 豉汁除煩
  4. 熱傷津液則渴 → 氣機通暢、熱除則渴自止

此方通過調暢中焦氣機為主,輔以清熱之品,體現了中醫「治熱以通」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藿葉1斤(切),蔥白1握(切)。
上以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藿葉羹,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藿葉1斤(切),蔥白1握(切)。 主治:氣壅煩熱或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