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風丸

WEN F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腎經 22%
心經 11%
膀胱經 11%
肝經 11%
肺經 11%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3

主治功效


溫風丸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清熱利濕

主治

濕溫傷寒,身涼脈短,日漸有汗,下虛上攻,頭目昏痛者。

本方由白附子、陽起石、滑石、寒水石組成。白附子辛溫,有溫中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陽起石溫腎散寒,利水通淋;滑石辛涼,能清熱利濕;寒水石寒涼,能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清熱利濕之功,可用於治療濕溫傷寒、身涼脈短、日漸有汗、下虛上攻、頭目昏痛等症。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溫風丸,治濕溫傷寒,身涼脈短,日漸有汗,下虛上攻,頭目昏痛者。方中白附子辛溫,能溫中散寒,祛風除濕;陽起石溫腎散寒,利水通淋;滑石辛涼,能清熱利濕;寒水石寒涼,能清熱利濕。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清熱利濕之功。」

傳統服藥法


白附子1兩,陽起石1兩,滑石1兩,寒水石4兩(燒)。
上為末,用糯米粥飲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用荊芥木香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白附子為君藥,其性辛溫,有溫中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臣以陽起石、滑石、寒水石,佐以白附子發揮溫中散寒、清熱利濕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清熱利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溫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白附子1兩,陽起石1兩,滑石1兩,寒水石4兩(燒)。 主治:濕溫傷寒,身涼脈短,日漸有汗,下虛上攻,頭目昏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五芩甘露飲

相似度 57%

久煉太素丹

相似度 57%

玉龍丸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