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蠐螬丸中含有蠐螬,主要原因有二:
- 蠐螬性味辛、溫,具有破積消癥、通經活絡的功效。 蠐螬入藥,可以治療癥瘕積聚、經閉不通、跌打損傷等病症,因此被用於蠐螬丸中,以發揮其藥效。
- 蠐螬丸治療的疾病多為寒凝血瘀、氣滯不通所致。 蠐螬的溫熱之性,可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綜上所述,蠐螬丸中使用蠐螬,正是因為其藥性與治療目的相吻合。然而,蠐螬屬於蟲類藥物,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蠐螬丸中包含蠶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燥濕化痰:蠶砂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蠐螬丸主治痰熱咳嗽,而蠶砂能有效祛除痰濕,改善咳喘症狀。
- 通絡止痛:蠶砂亦具通絡止痛之效,有助於緩解蠐螬丸所治之胸痛、腹痛等症狀。
此外,蠶砂與蠐螬丸中其他藥材如蠐螬、半夏等,在藥性上相互協調,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蠐螬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和解毒散結的功效。
白僵蠶為白僵菌感染的蠶蛹,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功效。蠐螬丸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白僵蠶可有效平息痙攣、解毒散結,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療效。此外,白僵蠶還可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因風邪入侵導致的經絡不通,進一步促進病症的緩解。
蠐螬丸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導藥力下行: 地龍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之效。蠐螬丸主治熱毒蘊結,症見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地龍的寒性可引導藥力下行,清熱解毒,並可通利經絡,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增強活血化瘀: 地龍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與蠐螬丸中其他藥材如蜈蚣、全蠍等配合,可以更好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蠐螬丸中包含白花蛇,主要原因是:
- 白花蛇性溫,入肝經,有祛風止痛、通絡活血之效。 蠐螬丸主治風濕痺痛,而白花蛇能驅散風寒濕邪,緩解關節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 白花蛇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 蠐螬丸中其他藥材如蠐螬、地龍等,也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與白花蛇相互協同,可加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白花蛇在蠐螬丸中是不可或缺的藥材,它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風濕痺痛的功效。
蠐螬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驅寒止痛: 烏頭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蠐螬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痹痛,烏頭在此方中發揮驅散寒邪、止痛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溫經散寒、止痛通絡之效。
二、配合其他藥材: 蠐螬丸中包含多種藥材,例如蠐螬、地龍、羌活等,烏頭與之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使藥效更加顯著。烏頭的毒性較強,需要經過炮製處理,以減低其毒性,並配合其他藥材,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蠐螬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平肝熄風:蠐螬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而天麻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能夠鎮靜安神,緩解驚厥發作。
- 祛風止痙:蠐螬丸中其他藥材也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而天麻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好地控制驚風症狀,使療效更顯著。
此外,天麻性味甘平,無毒副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能提高藥效,減少毒副作用,更安全有效地治療小兒驚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蠐螬丸」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蠐螬丸」,主要由蠐螬、蠶砂、白僵蠶、地龍、白花蛇、烏頭、天麻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急風、眼前突然變黑、心煩意亂、吐出泡沫狀的痰液、四肢麻痺不能舉動等功效。
中藥方劑「蠐螬丸」組成介紹
蠐螬:具有破瘀血、散結、止痛、活絡筋骨等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瘀血腫痛等症。
蠶砂: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
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癲癇、驚風、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地龍: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等功效,主治風濕痛、痛經、跌打損傷、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等症。
白花蛇: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散瘀消腫等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蛇蟲咬傷等症。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等症。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主治癲癇、驚風、眩暈、頭痛、麻痺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蠐螬丸」由蠐螬、蠶砂、白僵蠶、地龍、白花蛇、烏頭、天麻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急風、眼前突然變黑、心煩意亂、吐出泡沫狀的痰液、四肢麻痺不能舉動等功效,在中醫臨牀中廣泛應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蠐螬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蠐螬5枚(乾者),蝼蛄3枚(乾者),赤小豆1分,赤鯉魚鲊1兩,硼砂1錢,紅花木1錢。 主治:金瘡。箭鏃在骨中,遠年不出。
蠐螬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蠐螬半兩(微炒),虻蟲半兩(去翅足,微炒),水蛭半兩(炒令黃),桑螵蛸半兩(微炒),狗膽2枚(乾者),代赭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産後月水不通。
蠐螬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蠐螬半兩(乾者),槐蚛糞半兩,蠶沙1兩(微炒),晚蠶蛾1分(微炒),乾地龍半兩(微炒),蛜(蟲祁)半兩(微炒),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烏頭半兩(去皮臍,生用),天麻1兩。 主治:急風。眼前暗黑,心躁吐涎,四肢不舉。
蠐螬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蠐螬3分(微炒),生乾地黃1兩,牡丹3分,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赤芍藥3分,牛膝3分(去苗),土瓜根3分,桂心半兩,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黃芩半兩,琥珀半兩,虻蟲1分(炒微黃,去翅足),水蛭1分(炒微黃),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赤茯苓1兩,海藻3分(洗去鹹味),桑根白皮3分(銼)。 主治:婦人月水久不通,或成腫滿,氣逆咳嗽,羸瘦食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