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1%
胃經 41%
心經 4%
肝經 4%
膀胱經 2%
腎經 2%
肺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燻耳雄黃散

整體功效

散風通竅,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

耳聾。

古文

雄黃、防風、水菖蒲、烏頭、花椒、大棗等,為末,以酒一升,浸之,封固,浸七日,去滓,入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酒下。

將雄黃、防風、水菖蒲、烏頭、花椒、大棗等研成細末,用酒浸泡七天,去渣,加入蜂蜜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酒送服。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雄黃散風通竅,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能散風通竅,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防風祛風解表,止痛能祛風解表,止痛。
水菖蒲化濕開竅,利水通淋能化溼開竅,利水通淋。
烏頭散寒止痛,開竅通絡能散寒止痛,開竅通絡。
花椒散風除溼,止痛止癢能散風除溼,止痛止癢。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傳統服藥法

雄黃1分,防風(去叉)1分,菖蒲1分,礜石1分,烏頭(去皮臍)1分,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1分,大棗核10枚。
上為散。
以香爐中安艾1彈子大,次著黃柏末半錢匕於艾上,復以藥2錢匕著艾上,火燃向耳熏之。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辛溫,有毒,能散風通竅,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防風辛溫,能祛風解表,止痛;水菖蒲辛溫,能化濕開竅,利水通淋;烏頭辛溫,有毒,能散寒止痛,開竅通絡;花椒辛溫,能散風除濕,止痛止癢;大棗甘平,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散風通竅,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可用於治療耳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不宜過大。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熏耳雄黃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雄黃1分,防風(去叉)1分,菖蒲1分,礜石1分,烏頭(去皮臍)1分,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分,大棗核10枚。 主治: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定風散

相似度 66%

艾葉洗劑

相似度 60%

金花一字散

相似度 60%

烏椒湯

相似度 54%

裴氏五毒神膏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