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木香散
REN CAN MU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木香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兩者配伍,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功能,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 調和脾胃:人參能補脾益氣,而木香能行氣止痛,二者相輔相成,能調節脾胃功能,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氣滯血瘀等病症的目的。
人參木香散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氣升陽: 人參木香散主治脾胃虛寒、氣機不暢等症,而補骨脂性溫,具有溫腎陽、散寒止痛之功效,可輔助人參、木香等藥物溫陽散寒,助氣升陽,提升脾胃功能。
- 燥濕止瀉,固澀止遺: 補骨脂亦具燥濕止瀉、固澀止遺之效。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補骨脂能溫脾燥濕,固澀止瀉,增強藥效,使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人參木香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
- 扶正固本: 人參木香散中的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固本扶正的功效,而木香則能幫助人參氣血運行,使補氣效果更佳。兩者配合,可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機體抵抗力。
人參木香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包含了多種草藥,其中人參為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大補元氣、生津安神之效;而木香則能行氣止痛、調中導滯。此方中還加入了罌粟殼,主要是取其收斂止瀉及緩解腸胃疼痛的作用。根據中醫理論,罌粟殼味酸、性平,歸肺、大腸經,善於固澀精氣、止瀉止咳。在人參木香散中加入適量罌粟殼,可以增強整體方劑對脾胃虛弱所導致的腹瀉、久瀉不止等症狀的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罌粟殼含有微量的生物鹼,長時間或過量使用可能產生一定依賴性或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宜擅自加減用量。總體而言,人參木香散通過合理配伍,能夠有效改善消化系統相關疾病,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一系列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木香散」之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人參:大補元氣,益脾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
- 木香:行氣解鬱,和胃止痛,消食化積,降逆除脹。
- 補骨脂:補肝腎,壯陽固精,暖腰膝,除風寒(本方劑組成中並無此藥)。
- 罌粟殼:固表止汗,收斂止瀉,止咳平喘,調和腸胃(本方劑組成中並無此藥)。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枳殼: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 滑石:利水通淋,清熱解暑。
- 琥珀:安神定驚,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 檳榔:行氣消積,利水消腫,殺蟲。
- 海金砂: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 豬苓:利水滲濕。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記載,人參木香散主要用於治療水氣病,此處的水氣病,廣義而言,泛指體內水液代謝失常所導致的病證,常見症狀如:
- 水腫:從《奇效良方》和《古今醫統大全》的記載中可見,人參木香散被明確指出用於治療「水氣腫病」。水氣病導致的水腫,可能遍佈全身,也可能集中於特定部位,例如四肢或腹部。
- 腹脹:諸多文獻皆提到,水氣病常伴隨腹脹、腹滿等症狀。《景嶽全書》將人參木香散歸類於「利水」劑,也佐證了其可緩解腹脹的功效。
- 氣機不暢:除了水液代謝失常,水氣病常伴隨氣機阻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出人參木香散可「順氣寬中」,治療「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說明此方劑具有行氣解鬱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機不暢導致的胸腹不適。
- 脾胃虛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提及,「脾虛翻胃,不納食及湯藥不下者,可與...人參木香散」。由此可見,人參木香散不僅可治療水氣病,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亦有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人參木香散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的藥物作用,歸納為以下幾點:
- 補氣健脾:方中人參大補元氣,補益脾胃,可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因脾虛導致的水液代謝失常。甘草亦有益氣補中之效,輔助人參發揮補益作用。
- 行氣化濕:木香為本方之要藥,具有行氣解鬱、和胃止痛之功,可疏通氣機,使水濕得以運行。枳殼、檳榔亦有行氣消積的作用,可促進水液代謝。
- 利水消腫:茯苓、滑石、豬苓、海金砂等藥物均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可直接促進體內多餘水液的排出,從而消腫。琥珀亦有利尿通淋之效,與其他利水藥物協同作用。
- 調和脾胃:人參木香散並非單純的利水劑,其配伍亦考慮到脾胃的調和。方中木香可和胃止痛,人參可補益脾胃,二者相合,可改善因脾胃失調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綜合結論:
人參木香散是一張以補氣健脾、行氣化濕、利水消腫為主要作用的方劑。其治療原理在於,透過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水液代謝失常;並透過行氣解鬱,疏通氣機,使水濕得以正常運行;同時透過利水滲濕,直接排出體內多餘水液,從而達到治療水氣病的目的。此方劑不僅可治療水腫、腹脹等症狀,亦可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等不適。
此方劑於古代文獻中,亦常被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翻胃、不納等症,足見其對脾胃功能的重視,此亦是中醫整體觀唸的體現。
傳統服藥法
人參、甘草、滑石、木香、枳殼、茯苓、琥珀、海金沙、檳榔、豬苓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3錢,加生薑1片,同煎至7分,溫服,日進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化痰、止咳的功效,適合於氣虛、痰多、咳嗽的患者。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木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二。 組成:人參、甘草、滑石、木香、枳殼、茯苓、琥珀、海金沙、檳榔、豬苓各等分。 主治:水氣病。
人參木香散, 出處:《醫統》卷三十一引《良方》。 組成:人參、木香、茯苓、白朮、滑石、豬苓、澤瀉、甘草、檳榔、琥珀各等分。 主治:水氣腫病。
人參木香散, 出處:《百一》卷五引張子驷方。 組成:人參1兩,破故紙(微炒,不可焦)1兩,木香1錢,罂粟殼半斤(去蒂,并揀取不蛀,淨蜜炙,爲末,不可焦)。 主治:勞嗽。
人參木香散, 出處:《局方》卷三(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人參3斤,木香(不見火)3斤,青皮(不去白)3斤,薑黃5斤,麥芽(去土,炒)5斤,甘草(銼,炒)11斤,蓬莪朮(刷洗)4斤,鹽(炒)11斤。 主治:順氣寬中。主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減少,噫氣吞酸,嘔逆噎悶,一切氣疾,並皆治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