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瘴消毒散

劫瘴消毒散

JIE ZHANG XIAO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6%
肺經 16%
心經 8%
三焦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8%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劫瘴消毒散方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祛邪:劫瘴消毒散主要針對瘟疫、瘴氣等邪氣入侵所致的疾病。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抗邪氣侵襲,達到扶正祛邪之效。
  2. 緩解毒性:瘟疫、瘴氣等邪氣入體,往往會導致氣血虧虛、正氣不足,出現各種毒性反應。人參能補氣益血,增強機體免疫力,緩解毒性,促進疾病康復。

因此,劫瘴消毒散方中加入人參,可以有效提高藥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劫瘴消毒散中包含紫金血藤,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紫金血藤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積熱,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達到解毒消瘴之效。
  2. 活血化瘀: 紫金血藤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的排出,並改善因瘴氣侵襲導致的瘀血凝滯,有助於恢復機體功能。

因此,紫金血藤在劫瘴消毒散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角色,有助於治療因瘴氣侵襲而引起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

劫瘴消毒散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行氣止痛: 木香氣味芳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功效。瘴氣多由濕熱之氣所致,木香能化解濕邪,消除瘴氣,並疏通經絡,緩解因瘴氣侵襲所致的疼痛不適。
  2. 健脾和胃,助藥力達病所: 木香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傳輸,使藥力更有效地達病所,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劫瘴消毒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瘴氣毒邪」所致之腫痛發熱,或因接觸、食用瘴地病死牲畜(牛馬豬羊)而中毒者。瘴氣在古代醫學中視為濕熱穢濁之邪,易蘊結成毒,侵襲肌膚、經絡,導致氣血壅滯,表現為腫脹、疼痛、發熱,甚則拘攣或二便不利。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解瘴毒,涼血消腫

    • 主藥群:大小青(大青葉、小青葉)、生藍葉、紫金藤、水金鳳(增入腫甚時)
      • 此類藥材多具清熱解毒、涼血散腫之效,針對瘴毒熱邪壅滯肌膚之病機。如「大小青」為古代治疫癘熱毒要藥,《本草綱目》載其「主熱毒痢、黃疸、喉痹丹毒」;「紫金藤」能活血止痛,解毒消癰。
  2. 祛濕利水,通絡止痛

    • 輔藥群:水壙根、烏苞根、嫩桕根、木通(增入小便不通時)
      • 瘴毒多夾濕邪,此類藥材能利濕消腫、通利關節。如「烏苞根」(疑為烏蘞莓)清熱利尿;「嫩桕根」(烏桕根)逐水消積,助毒素從二便排出。
  3. 行氣活血,舒筋緩急

    • 佐藥群:土木香、臭木待根、鈎藤根(增入拘攣時)、梭婆子根
      • 瘴毒阻滯氣血,易致經絡拘急。土木香理氣化濕;鈎藤根息風通絡,配合「臭木待」(待考,疑為臭牡丹)祛風活血,緩解肢體拘攣。
  4. 扶正解毒,顧護中焦

    • 使藥群:百丈光(土人參)、苦花子、雞屎子(疑為雞矢藤)、吉面消(增入發熱時)
      • 「土人參」補氣生津,防清涼藥傷正;「雞矢藤」消食化積,兼解食肉中毒;「吉面消」清熱退瘴,合「毛蕨根」透邪外達。

加減配伍與整體思路

  • 腫甚:加水金鳳、水苦薺,增強解毒消腫之力。
  • 拘攣:加鈎藤根、梭婆子根,息風活絡。
  • 發熱:加吉面消、毛蕨根,透達鬱熱。
  • 小便不通:加木通、梔子,通淋泄熱。
  • 薄荷:引藥外透,辛涼散邪。

全方以「清解瘴毒」為主軸,結合利濕、活血、通絡、扶正,體現「祛邪不傷正」之理,符合古代「瘴毒屬濕熱穢瘀」的理論框架。其配伍層次分明,針對瘴毒引發的腫、痛、熱、痙等證候,形成系統性的解毒方案。

傳統服藥法


百丈光(即天刻,又名土人參)、苦花子、金腦香(即社茶,根、梗、葉俱可用)、大小青、紫金藤、生藍葉、水壙根、烏苞根、嫩桕根、山烏豆、雞屎子、土木香、臭木待(根)等。
腫勢甚,加水金鳳、水苦薺;手足拘攣,加鈎藤根、梭婆子根;發熱,加吉面消、毛蕨根;小便不通,加木通、梔子。
加薄荷,水煎服。先服加減通聖散通利大便,次服此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

相同名稱方劑


劫瘴消毒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百丈光(即天瓠,又名土人參)、苦花子、金腦香(即社茶,根、梗、葉俱可用)、大小青、紫金藤、生藍葉、水圹根、烏苞根、嫩桕根、青王X、山烏豆、雞屎子、晚祥西、狸咬柴、土木香、臭木待(根)等。 主治:瘴氣腫痛發熱者,及因剝割瘴死牛馬豬羊而中其毒者,或因食瘴死之肉而中其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