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鎮心丹

大鎮心丹

DA ZHEN X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寒 (0.7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腎經 22%
心經 22%
脾經 22%
肝經 11%
肺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鎮心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安神鎮驚,對於情緒不穩、焦慮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方劑中包含硃砂(也稱為硃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

硃砂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安神藥,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它能夠進入心經,幫助平衡心神,對於心煩、失眠等狀況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此外,硃砂在古代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鎮驚’的特性,這使得它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硃砂的使用需要謹慎,因其含有汞,劑量和使用方式需遵循專業醫師的建議,以免引起潛在的毒性反應。

因此,硃砂在大鎮心丹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安神鎮驚的效果,使其成為平衡情緒、提升睡眠質量的有效輔助成分。

大鎮心丹中包含遠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解鬱開竅的功效。其能疏通心經,改善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悸健忘等症狀。
  2. 開竅醒神: 遠志能通達心竅,振奮心氣,醒神開竅,對因心神不寧、神志昏迷而引起的昏厥、失語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遠志作為大鎮心丹的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並起到安神定志、開竅醒神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鎮心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治療心神失寧、痰濁擾動所致之精神情志病症,其主治癲癇、驚狂、譫妄、神昏等,皆與「心主神明」功能紊亂相關:

  1. 癲癇驚狂、噴吐涎沫:此屬痰濁蒙蔽心竅,神明無主所致。痰隨氣逆,故見吐涎;肝風內動,則發驚搐。
  2. 心驚膽寒、清醒不睡:反映心膽氣虛,神魂不安,虛陽浮越於上,故失眠易驚。
  3. 左脅偏疼:左脅為肝膽經所過,可能因情志鬱結,肝氣不舒,久則化火生痰,上擾心神。

此方兼具「鎮驚安神、化痰開竅」之效,標本兼顧,既能平定肝風痰火之急,又可補養心神之虛。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核心藥材解析

  1. 辰砂(硃砂)

    • 性味功效:甘微寒,重鎮安神,清心解毒。
    • 炮製巧思:以黃松節酒煮,松節善祛風濕、通經絡,酒性上行,助辰砂入心經,兼除絡中痰瘀。
  2. 龍齒

    • 性味功效:澀涼,鎮驚安神,收斂浮陽。
    • 炮製巧思:遠志苗醋煮,遠志苗(小草)能化痰解鬱,醋引藥入肝,協同龍齒斂肝風、安心魂。
  3. 豬心血

    • 中醫理論:「以心歸心」,補心血、引藥直達病所,兼能潤燥化痰。

輔助煎煮藥材

  • 麥門冬葉、綠豆、燈心、生薑、白蜜:煎湯送服,具清心除煩(麥冬、綠豆)、和中降逆(生薑)、潤燥解毒(白蜜)之效,緩和硃砂、龍齒之峻性,使藥力緩釋。

方義邏輯

  1. 重鎮潛降:辰砂、龍齒質重沉降,直折肝風痰火之上逆。
  2. 痰瘀並治:辰砂通血脈、龍齒斂浮陽,豬心血化痰潤燥,共逐痰瘀交結之病根。
  3. 標本兼調:既急治其標(鎮驚定癇),又顧護其本(補心血、斂神魂)。

此方體現「重可去怯」「澀可固脫」之旨,尤宜於痰火擾心兼氣血虧虛之複雜病證。

傳統服藥法


辰砂(用黃松節酒煮)、龍齒(用遠志苗醋煮)各等分。
上只取辰砂、龍齒為末,豬心血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以麥門冬葉、綠豆、燈心、生薑、白蜜、水煮,豆熟為度,臨臥咽下;小兒磨化半丸。
鎮心丹(《醫學綱目》卷十三)、鎮心丸(《赤水玄珠》卷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精神分裂症多痰易感到驚嚇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大鎮心丹,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辰砂(用黃松節酒煮)、龍齒(用遠志苗醋煮)各等分。 主治:癲癇驚狂,譫妄顛倒,昏不知人,噴吐涎沫;及心驚膽寒,清醒不睡,或左脅偏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