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膏

神仙膏

SHEN XI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肝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12%
胃經 12%
心經 7%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膏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原因在於其燥濕止癢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具有祛風止痛、散結消腫、燥濕止癢等功效。而神仙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癬症等皮膚病,其病機多為濕邪阻滯、氣血凝滯

天南星可以 燥濕化痰、祛風止癢,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效果,從而改善皮膚病症。

神仙膏方劑中添加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生津的功效。神仙膏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滑石能清熱解毒,促進瘡瘍的癒合,減少炎症反應。
  2. 收斂止癢: 滑石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能緩解瘡瘍引起的瘙癢和疼痛,並能幫助肌膚恢復正常功能。

總而言之,滑石在神仙膏方劑中發揮了清熱解毒和收斂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瘡瘍。

神仙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1. 活血通絡: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消腫止痛:麝香具有消腫止痛、抗炎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神仙膏中加入麝香,旨在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小兒遊腫赤痛
「遊腫」指腫痛遊走不定,多屬風熱或濕毒壅滯肌表;「赤痛」則為熱邪熾盛,氣血瘀阻之象。此方外敷,旨在清熱散結、消腫止痛,適用於小兒皮膚局部紅腫熱痛,或因風熱濕毒引發的無名腫毒。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理

  1. 南星(天南星)

    • 性味功效: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外用能 散結消腫、祛風止痛
    • 方中作用:針對腫痛,其辛散之力可開泄腠理,溫通行滯以化瘀,兼能祛風痰,適合遊腫因風邪夾痰熱者。
  2. 滑石

    • 性味功效: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外用可 清熱收濕、斂瘡護膚
    • 方中作用:寒性制約南星之溫,協同清解赤痛之熱毒;其滑膩之性助藥膏貼敷,並防生地黃汁乾燥。
  3. 麝香

    • 性味功效:辛溫芳香,通行十二經,外用能 開竅透絡、活血散結
    • 方中作用:少量即能引藥透達病所,增強消腫止痛之效,尤善走竄,針對遊腫之「遊走性」特點。
  4. 生地黃汁

    • 性味功效: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外用可 涼血解毒、滋陰潤燥
    • 方中作用:既清熱涼血以解赤痛,又調和諸藥成膏,緩和南星、麝香之燥烈。
  5. 鐵槽泥

    • 傳統用法:民間習用鐵器鏽泥入藥,取其 斂瘡解毒、收濕止癢 之效。
    • 方中作用:或借其收澀性以固護瘡面,協同滑石加強斂瘡效果。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 清熱散結、透絡消腫 為核心:

  • 清熱:滑石、生地黃汁寒涼制熱,解赤痛之毒。
  • 散結:南星化痰散瘀,麝香通絡逐瘀,共消遊腫。
  • 調劑:鐵槽泥與滑石收濕護膚,生地黃汁潤燥防刺激。
    全方側重 外治局部實證熱毒,利用辛開苦降、寒溫並用之法,使壅滯之風熱濕毒得以宣散。

(注:鐵槽泥今多不用,臨床可考量以其他收濕藥替代,然此屬古今用法之異,不影響原方立意。)

傳統服藥法


南星、滑石各等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鐵槽泥調成膏。
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仙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相關疾病


流汗顏色淡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膏, 出處:《普濟方》卷四○六。 組成:南星、滑石各等分,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遊腫赤痛。

神仙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八。 組成:鉛丹3兩(炒令紫色),清麻油6兩,杏仁40個(不去皮尖,捶破,綿裹),當歸半兩(切碎,綿裹),桃枝21莖(長1寸),柳枝21莖(長1寸)。 主治:馬汗血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