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楝子膏
KU LIAN Z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胃經 50%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苦楝子膏中包含苦楝子,原因如下:
- 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利濕消腫的功效。苦楝子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蟲積腹痛、皮膚瘙癢等症,而苦楝子的藥性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清熱解毒、驅蟲止癢的作用。
- 苦楝子膏中往往還含有其他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藥材,與苦楝子相輔相成,例如苦參、地膚子、蛇牀子等。這些藥材與苦楝子共同作用,能夠更加有效地治療各種皮膚病、腸胃病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苦楝子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古代主治「頭癬」,為外用方。頭癬在中醫稱為「白禿瘡」或「禿瘡」,多由濕熱蟲毒蘊結頭皮所致,表現為頭皮脫屑、瘙癢、毛髮折斷或脫落。苦楝子與糠油均為傳統殺蟲止癢之品,合用旨在清熱燥濕、殺蟲療癬。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苦楝子粉
- 苦楝子性寒,味苦,有小毒,歸肝、小腸經,古載能「殺三蟲」、「療疥癬」。其有效成分為川楝素等,現代研究證實具抗真菌、驅蟲作用,直接抑制表皮寄生蟲及真菌(如引起頭癬的黃癬菌),符合傳統「殺蟲止癢」之效。
糠油
- 糠油為米糠煉製而成,性平偏涼,能滋潤燥濕、解毒斂瘡。其含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等,可緩解皮膚炎症、促進損傷修復。與苦楝子相配,既能增強殺蟲之效,又可緩解苦楝子之燥烈,防止頭皮過度乾裂。
配伍邏輯
方中苦楝子為君,針對主因「蟲毒濕熱」;糠油為臣佐,既助殺蟲(古謂油脂能「黏蟲出窠」),又能潤澤頭皮。二者一攻一潤,共奏殺蟲癬、潤皮損之效,契合頭癬濕癢交雜的病機。
綜論
此方簡潔,體現中醫外治「以毒攻毒」、「燥潤並行」的思路,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患處,避免內服苦寒傷胃之弊。現代可理解為藉助抗真菌、消炎及保護皮膚屏障的協同作用,改善癬症。
傳統服藥法
苦楝子粉50克,糠油50克。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苦楝子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苦楝子粉50g,糠油50g。 主治:頭癬。
苦楝子膏, 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川楝子40%,豬油(闆油)60%。 主治:殺蟲滅菌。主治:頭癬奇癢,結血或膿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