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調中化濕膏

LI PI DIAO ZHONG HUA SH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9%
胃經 18%
心經 15%
腎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理脾調中化濕膏中包含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中焦:黨參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氣、生津止渴之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中焦為脾胃之所在,是氣血生化之源。黨參能補脾益氣,固護中焦,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促進水濕運化,達到化濕止瀉的效果。
  2. 提高機體抵抗力:黨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脾胃健運,氣血充足,則正氣旺盛,能更好地抵抗外邪侵襲,預防疾病發生,有利於濕邪的清除。

理脾調中化濕膏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因脾胃虛弱、濕氣困脾而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白朮可以健脾燥濕,利水消腫,改善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消化吸收。
  2. 固護脾陽: 白朮同時具有固護脾陽的作用,可防止脾陽不足,進一步加重濕氣困脾的狀況。在化濕過程中,往往會消耗脾陽,白朮的補益脾陽作用,有助於維持脾胃運化功能,使化濕療效更加顯著。

理脾調中化濕膏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行氣之效,能疏通脾胃氣機,助消化吸收;燥濕化痰之性,則可化解脾胃濕困,改善食慾不振、腹脹、嘔吐等症狀。
  2. 配伍相宜,增效減毒:陳皮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山藥等配合,可增強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功效。同時,陳皮的辛溫之性,可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寒涼之弊,起到調和作用。

因此,陳皮在理脾調中化濕膏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助於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更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提高方劑的療效。

理脾調中化濕膏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善於消食化積,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燥濕健脾: 神麴味甘,能健脾燥濕,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泄瀉、苔膩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神麴在理脾調中化濕膏中起到消食化積、燥濕健脾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理脾健胃、化濕止瀉的治療目的。

理脾調中化濕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潤燥止渴: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脾胃濕熱,往往伴隨口渴、胃脘灼熱等症狀,麥門冬可緩解這些症狀,改善脾胃津液不足的狀態。
  2. 清熱降火,養陰益氣:麥門冬除了滋陰生津,還有清熱降火的作用。脾胃濕熱易導致心火上炎,出現心煩、失眠等症狀,麥門冬可清心火,改善心煩失眠,同時兼具養陰益氣的效果,有助於整體脾胃功能的恢復。

理脾調中化濕膏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其利水滲濕之力能有效改善脾胃濕困,有助於化解濕邪,消除脾胃虛弱所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二、 寧心安神: 茯苓亦能寧心安神,有助於調理脾胃失調引發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此功效能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一步促進濕邪的化解。

因此,茯苓在理脾調中化濕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脾胃虛弱等問題,達到調理脾胃、化解濕邪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理脾調中化濕膏」是一種中藥複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化濕、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理脾調中化濕膏的主要成分包括:

  •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這些中藥材共同組成理脾調中化濕膏,具有補氣、健脾、化濕、止瀉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理脾調中化濕膏的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10-15 克,一日 2-3 次。
  • 藥物應飯前服用,以利吸收。

理脾調中化濕膏的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理脾調中化濕膏是一種有效的中藥複方,可以有效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但是,服用理脾調中化濕膏時應注意以上注意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

傳統服藥法


潞黨參6錢,於朮(生、炒)3錢,廣皮3錢,薑連3錢(研),炒神曲4錢,炒谷芽4錢(研),殼砂3錢(研),麥冬6錢,雲茯苓6錢,炙香附4錢(研),藿梗3錢,炙草4錢。
理脾調中化濕。
上藥以水煎透,去滓,再熬濃汁,少兌煉蜜為膏。每服1匙,白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燥濕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麥門冬、茯苓等中藥,有一定滑利作用,因此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理脾調中化濕膏,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 理脾調中化濕膏(《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潞黨參6錢,于朮(生、炒)3錢,廣皮3錢,薑連3錢(研),炒神曲4錢,炒谷芽4錢(研),殼砂3錢(研),麥冬6錢,雲茯苓6錢,炙香附4錢(研),藿梗3錢,炙草4錢。主治:理脾調中化濕。 。 主治:理脾調中化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