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點眼蕤仁膏」方劑中使用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明目:蕤仁性寒,味甘苦,歸肝經,具有清熱除翳、明目退翳之效。蕤仁可有效改善因肝火上炎、熱毒壅盛導致的眼部紅腫、視力模糊等症狀。
- 滋養肝腎:蕤仁性偏寒涼,入肝腎經,可滋養肝腎,緩解因肝腎陰虛引起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症狀。
蕤仁在點眼膏中,可與其他藥材相配合,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達到清熱明目、滋養肝腎的目的,有效改善眼部疾患。
點眼蕤仁膏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的功效,用於治療眼部感染引起的紅腫、疼痛、癢等症狀。
輕粉性寒,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感染,同時也能消炎止痛,減輕眼部炎症。此外,輕粉還可以 驅除寄生蟲,對於由寄生蟲引起的結膜炎等眼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輕粉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且需由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點眼蕤仁膏》主治「風赤眼」,即由風熱外邪侵襲眼部引起的眼瞼赤腫、畏光流淚等症。古代醫家認為,風邪與熱邪相搏,滯留眼絡,導致氣血壅滯而發為赤腫。此方以外用點眼方式直接作用於局部,以清熱散風、解毒消腫為主要治療方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蕤仁(湯浸去皮):
- 性味甘寒,歸肝經,傳統用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心腹邪熱,明目」,可緩解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去皮後質地細膩,易於研磨成末,適合作為眼膏基質。
膩粉(輕粉):
- 為人工製作的氯化亞汞(甘汞),性寒有毒,但外用能殺蟲解毒、消腫斂瘡。在此方中與蕤仁配伍,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針對風熱蘊結成毒的病機。其微粒細緻,便於與其他藥物混合,保持膏體均勻。
驢脂:
- 動物油脂具潤澤黏附特性,能作為賦形劑使藥粉黏合成膏,延長藥物停留眼表的時間。同時,驢脂性平,可緩和膩粉的刺激性,避免過度乾澀。
配伍邏輯:
- 清熱與解毒並行:蕤仁清肝明目為主,膩粉輔助解毒,共消風熱之毒。
- 局部滲透與保護:驢脂使藥性緩釋,保護眼表黏膜,同時助藥力深入。全方以「清泄風熱、解毒斂腫」為核心,符合傳統外治「就近祛邪」的原則。
此方體現了古代眼疾外治的用藥特點:選材精簡、藥性直接,兼顧療效與劑型適用性,對風熱型眼疾具有針對性作用。
傳統服藥法
蕤仁半兩(湯浸,去皮),膩粉2錢,驢脂1分。
上先將蕤仁為細末,又下膩粉,以驢脂勻調如膏,盛於瓷盒內,勿令風土入。
每夜臥時以銅箸取少許點目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點眼蕤仁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蕤仁半兩(湯浸,去皮),膩粉2錢,驢脂1分。 主治:風赤眼。
點眼蕤仁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蕤仁(去皮,研如膏)半兩,青鹽(末)1錢,龍腦少許。 主治:風熱,目赤生瘡。
點眼蕤仁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蕤仁(去皮,細研)半兩,好酥1粟子大。 主治:風熱,眼飛血赤脈,仍癢痛無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