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聖丹
WAN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萬聖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輕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粉,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和吸附性。在中醫理論中,輕粉被視為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的藥材。其作用機制在於能夠幫助消化和排毒,促進內部穩定。
在萬聖丹中添加輕粉,主要是利用其促進氣血流通的特性,有助於改善身體虛弱狀態。輕粉能夠加強其它藥材的功效,使整體方劑在治療過程中更加有效。此外,輕粉還能夠減少方劑中的毒性,增強安全性,從而達到最佳的療效。
選用輕粉作為成分之一,不僅讓萬聖丹在治療上更具針對性,同時也保證了使用者的健康與安全。在中醫藥的實際應用中,這種搭配顯示了中藥方劑的精妙與科學性,反映了古代醫學家對於藥材相互作用的深刻認識。
萬聖丹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這是一種獨特而具療效的成分。硇砂,化學成分為硫酸銨的礦物質,傳統上被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它的寒涼特性使其在治療各類熱病和炎症時,能有效地降低體內的熱邪,並促進康復。此外,硇砂也被認為具有安神作用,對於失眠、焦慮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其入藥的特性使得萬聖丹在調理脾胃、促進消化等方面也具備輔助效果。因此,在中醫理論中,硇砂不僅是萬聖丹的必要成分,更是整個方劑達成治療目的的關鍵所在。綜合來看,硇砂在萬聖丹中的應用展現了中藥方劑的複雜性與多樣性,並反映了古代醫學對於自然界物質的深入理解。
萬聖丹中包含蕤仁,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
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熱、除翳障、明目的作用。方劑中加入蕤仁,有助於緩解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此外,蕤仁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改善因肝火灼傷導致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萬聖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久翳不癒,暈膜昏暗瘀肉」,即針對眼睛翳膜(角膜或晶狀體混濁)、瘀肉(增生物)等慢性眼疾,尤其病程纏綿、視物昏矇者。古籍強調其「粘貼下脂膜」之效,能通過外用貼敷直接作用於病所,逐步剝離眼部異常組織,療效顯著者「不過半月取下」。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外用祛翳核心藥組
刺蝟皮、烏魚骨、豬指甲(燒灰):
- 三味共煅存性,形成「灰藥」基礎,具收澀斂瘡、消蝕腐肉之效。
- 刺蝟皮《本草綱目》載其「治腸風痔漏,燒灰敷惡瘡」,此處取其灰化後銳性穿透眼翳;烏魚骨(海螵蛸)咸溫,《本草求真》言其「去翳明目」,微 abrasion 特性可物理性磨蝕翳膜;豬指甲灰傳統用於「去腐生新」,三者協同破除瘀滯。
輕粉、硇砂、密陀僧:
- 均為礦物藥,具腐蝕性,針對頑固翳膜。
- 輕粉(Hg₂Cl₂)攻毒去腐;硇砂(NH₄Cl)《本草備要》稱「能消五金八石,去惡肉」;密陀僧(PbO)收濕斂瘡,三者助主藥強化蝕翳之力,但需精控用量以防刺激。
(二)調節與保護配伍
- 蕤仁:
- 甘微寒,《本草經疏》謂「主目赤腫痛、眥爛淚出」,具清肝明目之效,緩解礦物藥燥烈之性。
- 黃蠟:
- 為基質,熔合作丸易於貼附,兼具緩釋藥性、保護眼表作用。
(三)用藥特色
- 「煅灰+腐蝕藥」協同:先以灰藥物理性破壞翳膜結構,再以礦物藥化學性溶解異常組織,形成階梯式治療。
- 「絨線引藥」技法:利用纖維吸附藥力,精準貼敷患處,避免健康組織受損。
- 夜間貼敷:趁臥時閉目狀態延長藥物接觸時間,晨起清洗減少殘留刺激。
此方體現「腐蝕去翳」與「護眼緩蝕」的雙向設計,通過局部直接作用,逐步清除眼部病理產物,恢復視物功能。
傳統服藥法
刺蝟皮(去上浮)半兩,烏魚骨3錢,獖豬指甲(去肉)3錢(3味盛盒子內,鹽泥固濟,燒取研細),輕粉1錢,硇砂1錢,密佗僧(研)1錢,蕤仁(去皮,研)2錢。
上為細末,熔黃蠟半兩,消和攪勻作塊,為丸綠豆大。入絨線少許,於指甲上按作餅子,覷翳膜大小加減。
臨臥,夜貼於眼睛上有翳膜處,至明日早晨洗了。不過10次,粘貼下脂膜,多年病眼,不過半月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硇砂,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聖丹,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驗普濟加減方》。 組成:刺猬皮(去上浮)半兩,烏魚骨3錢,獖豬指甲(去肉)3錢(3味盛盒子內,鹽泥固濟,燒取研細),輕粉1錢,硇砂1錢,密佗僧(研)1錢,蕤仁(去皮,研)2錢。 主治:久翳不癒,暈膜昏暗瘀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