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丸

PI PA Y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胃經 18%
肺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2%
大腸經 6%
心經 6%
腎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丸以枇杷葉為主要成分,其原因如下:

  1. 清肺止咳: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其含有苦杏仁苷、蘋果酸等成分,能抑制呼吸道炎症,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潤肺止渴: 枇杷葉還具潤肺止渴的功效,能滋潤肺燥,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毒感染。

枇杷葉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肺:山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滋陰潤肺的功效。枇杷葉性涼,擅長清肺止咳,但容易耗損脾氣。山藥的加入可以起到補脾益氣的作用,避免脾氣受損,同時也增強肺氣,協同枇杷葉更好地發揮止咳化痰的效果。
  2. 滋陰潤燥:枇杷葉丸常用於治療燥咳、痰少咽乾等症,而山藥滋陰潤燥,可以緩解燥咳引起的咽喉幹癢,潤肺止咳,使療效更加全面。

枇杷葉丸方劑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肺,輔助枇杷葉清肺止咳:枇杷葉善於清肺止咳,但性偏寒涼,易傷脾胃。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能緩解枇杷葉的寒性,協調藥性,使清肺止咳效果更佳。

二、 增強體質,助緩咳嗽:枸杞子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體質,有利於抵抗病邪入侵,從而緩解咳嗽症狀。

枇杷葉丸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 山茱萸味酸性溫,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斂肺止咳,與枇杷葉的止咳化痰功效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滋陰補腎: 山茱萸能滋補肝腎,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肺燥咳嗽,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枇杷葉丸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不僅能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更能滋陰補腎,改善肺部虛弱狀態,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枇杷葉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降逆:枇杷葉性涼,善於清肺止咳,但其寒涼之性容易引起胃寒,而吳茱萸性溫,可溫中和胃,降逆止嘔,與枇杷葉相配,可避免其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並增強其止咳平喘之效。
  2. 溫肺散寒:吳茱萸辛溫,具有溫肺散寒的作用,可以與枇杷葉共同作用,溫肺化痰,對於寒性咳嗽、痰多清稀者,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枇杷葉丸中加入吳茱萸,既能和胃降逆,又能溫肺散寒,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枇杷葉丸」,主要成分是:枇杷葉、山藥、枸杞子、山茱萸、吳茱萸。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它能增強免疫力,抗癌與抑制腫瘤,並能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的新生和恢復體力。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

枇杷葉性微涼、微寒,味苦澀,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枇杷葉入肺、胃、肝、脾、大腸經,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止血。

中藥方劑「枇杷葉丸」具有女性月經大量出血,月經不調,提前或延後,懷孕困難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2斤(蜜炙),山藥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吳茱萸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清米湯送下。
方中枸杞子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枇杷葉2斤(蜜炙),山藥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吳茱萸1兩。 主治:婦人血崩,經事失期,或前或後,不育。

枇杷葉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枇杷葉(去毛刺)8兩,黃芩(酒炒)4兩,甘草1兩,天花粉4兩。 主治:肺風粉刺、鼻渣,初起紅色,久則肉匏發腫者。

枇杷葉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枇杷葉(去毛,炙)1兩半,杏仁(漿水浸1宿,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半夏(漿水浸1宿,炒)1兩半,丁香大者1分,木香1分,皂莢肥長1尺者1挺(去皮,酥炙)。 主治:肺風面上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