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丸

PI PA Y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胃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5%
脾經 13%
心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枇杷葉丸」,主要成分是:枇杷葉、山藥、枸杞子、山茱萸、吳茱萸。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它能增強免疫力,抗癌與抑制腫瘤,並能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的新生和恢復體力。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

枇杷葉性微涼、微寒,味苦澀,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枇杷葉入肺、胃、肝、脾、大腸經,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止血。

中藥方劑「枇杷葉丸」具有女性月經大量出血,月經不調,提前或延後,懷孕困難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2斤(蜜炙),山藥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吳茱萸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清米湯送下。
方中枸杞子用量原缺。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性味甘、苦、澀,入肺、胃經,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收斂止血的功效。山藥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有補脾養胃、益肺固腎、生津止渴的功效。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腎經,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養血的功效。山茱萸性味酸、澀、溫,入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澀精固精、止汗的功效。吳茱萸性味辛、苦、溫,入肝、胃經,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溫經止血的功效。本方以枇杷葉為君藥,配以山藥、枸杞子、山茱萸、吳茱萸等,共奏養陰生津、澀精止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枇杷葉2斤(蜜炙),山藥1斤,枸杞子,山茱萸(去核)半斤,吳茱萸1兩。 主治:婦人血崩,經事失期,或前或後,不育。

枇杷葉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枇杷葉(去毛刺)8兩,黃芩(酒炒)4兩,甘草1兩,天花粉4兩。 主治:肺風粉刺、鼻渣,初起紅色,久則肉匏發腫者。

枇杷葉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枇杷葉(去毛,炙)1兩半,杏仁(漿水浸1宿,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半夏(漿水浸1宿,炒)1兩半,丁香大者1分,木香1分,皂莢肥長1尺者1挺(去皮,酥炙)。 主治:肺風面上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