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復方地錦片中加入車前草,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車前草性寒,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狀,車前草能有效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此外,車前草還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復方地錦片中加入車前草,有助於增強方劑的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復方地錦片》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細菌性痢疾,腸炎」,屬中醫「痢疾」「泄瀉」範疇。其病機多因濕熱蘊結腸道,氣血壅滯,傳導失常,症見腹痛、裏急後重、下痢赤白或水瀉臭穢。方中以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為治法,契合濕熱痢疾及濕盛泄瀉之證。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地錦草(166兩4錢)
- 性味功效:苦、辛,平,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
- 藥理推論:地錦草擅清腸道濕熱,現代研究證實其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故為治痢要藥;其涼血之性兼可緩解痢疾便血。
辣蓼(166兩4錢)
- 性味功效:辛,溫,袪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滯。
- 藥理推論:辣蓼辛散溫通,能醒脾化濕、行氣止痛,與地錦草寒溫相佐,共調腸腑氣機;其揮發油成分可抑制腸道病原微生物,輔助清熱解毒。
車前草(54兩4錢)
- 性味功效:甘、寒,清熱利尿,滲濕止瀉,解毒。
- 藥理推論:車前草通利小便,使濕熱從水道分消,符合「利小便以實大便」之泄瀉治法;其黏液質可緩和腸道炎症,保護黏膜。
三、配伍原理與治療機制
- 清熱解毒為主:地錦草、辣蓼協同抗病原微生物,直折腸道濕熱毒邪。
- 利水滲濕為輔:車前草導濕下行,減少腸道滲出,緩解瀉痢;三藥合用,濕熱並治,標本兼顧。
- 製方工藝考量:部分藥材研粉保留揮發性成分,煮提濃縮萃取出水溶性有效物質,增強療效。
四、現代應用延伸
此方不僅適用於細菌性痢疾、腸炎,對現代醫學所述「感染性腹瀉」「急性胃腸炎」屬濕熱證者,亦可辨證使用。其清熱利濕法亦可拓展至泌尿系感染(如車前草利尿作用)或濕熱型皮膚病(如地錦草外用療瘡)。
總結
《復方地錦片》以「清解濕熱,通調二便」為核心,體現中醫「通因通用」與「分消濕熱」的治痢思路,組方簡練而力道專注,符合傳統對濕熱痢疾的辨證原則。
傳統服藥法
地錦草166兩4錢,辣蓼166兩4錢,車前草54兩4錢。
清熱解毒,利水。
取地錦草、辣蓼各三十三兩,車前草十一兩,共為細粉。取地錦草等三味下余藥料,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合併濃縮為稠膏約七十七兩,取地錦草等三味下余藥料,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合併濃縮為稠膏約七十七兩,取地錦草等細粉,與上項稠膏攪軟,制顆粒,壓片,包淡紅色糖衣(胭脂紅、滑石粉各適量)。
每服3-6片,溫開水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復方地錦片, 出處:《中藥制劑手冊》引上海中藥制藥一廠方。 組成:地錦草166兩4錢,辣蓼166兩4錢,車前草54兩4錢。 主治:清熱解毒,利水。主治:細菌性痢疾,腸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