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散

車前散

CHE Q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9%
腎經 14%
肺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脾經 9%
膀胱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車前散中包含食茱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食茱萸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止痛、溫中止痛、燥濕止癢的功效。車前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等症,食茱萸的祛風止痛作用可緩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狀。
  2. 溫陽利水: 車前散中常配伍利水滲濕藥物,如車前子、滑石等。食茱萸具有溫陽利水的作用,可以促進水液代謝,與利水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車前散中包含車前子,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車前子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水、滲濕止瀉的功效。其性寒,可清熱解毒,利水滲濕則能消腫止痛,對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因此,車前子作為車前散的主要藥材,可有效發揮其清熱利水、滲濕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車前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其組成中包含了雄黃,這是因為雄黃具備強效的解毒功效,尤其對於某些熱毒所引起的腫痛和炎症有良好的療效。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具有抗菌及消炎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由熱毒引起的不適。此外,雄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調理氣血,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療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雄黃含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謹慎,切勿過量或長期服用。因此,在使用車前散時,需要依據醫師的指示,確保安全及有效。綜合而言,雄黃的加入在車前散中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其在治療熱毒症狀方面更具針對性,展現了中醫方劑的復雜性及用藥的智慧。

車前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車前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濕毒蘊結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乳香能幫助散瘀消腫,減輕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應。
  2. 通絡止痛:乳香亦有通絡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車前散所治的濕熱下注、腰痛、小腹脹痛等症狀,乳香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提升療效。

車前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濕: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車前散主治小便不利、濕熱下注等症,赤石脂可協助車前子等藥物利水滲濕,排除體內濕熱,改善小便不利之狀。

二、止瀉固澀:赤石脂亦有收斂止瀉之功,可固澀腸道,防止濕熱下注導致的泄瀉。車前散在治療小便不利的同時,亦可兼顧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赤石脂的加入可增強其止瀉效果。

車前散中加入龍骨,主要是為了其收斂固澀的功效。

車前散主治小便頻數、遺尿、尿濁等症狀,而龍骨味甘鹹,性寒,入心、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驚安神的功效。

龍骨能收斂腎氣,固澀膀胱,有助於減少尿液流失,改善小便頻數和遺尿的症狀。同時,龍骨也能安定心神,緩解因心腎不交而引起的尿濁。

因此,車前散中加入龍骨,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固澀止遺、清熱利尿的功效,達到治療小便頻數、遺尿、尿濁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車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車前散主治「痔疾」,古代醫家認為痔瘡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風燥蘊結所致。此方以清熱利濕、行氣活血為核心,針對痔瘡腫痛、出血或伴隨小便不利等症狀;其「空心溫服」之用法,強調藥物直走下焦,增強對肛腸部位的治療作用。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清熱利濕,通調水道

  • 車前子、赤茯苓、木通、滑石
    車前子微炒後緩其寒性,專利濕熱從小便而出;赤茯苓偏走血分,滲利濕熱;木通、滑石性滑利竅,導濕熱下行。四藥協同,針對濕熱下注肛腸之病機。
  • 石韋
    炙後去毛減刺激性,既助利水通淋,又具止血之效,對痔瘡伴隨滲血者尤宜。

2. 涼血活血,行氣止痛

  • 赤芍、當歸、川芎、甘草節
    赤芍涼血散瘀;當歸、川芎活血兼養血,防利濕過劇傷陰;甘草節專消癰腫,緩急止痛。此組配伍改善肛周氣血瘀滯之腫痛。
  • 梔子
    清三焦火熱,尤善解鬱火,緩解濕熱鬱久化熱之煩痛。

3. 理氣消滯,通腑降濁

  • 檳榔、枳殼、陳皮
    檳榔破氣下行,檳榔、枳殼寬腸降氣,陳皮健脾化濕,三者調暢氣機,助濕熱從腑道排出,契合「痔屬大腸氣滯」之說。

4. 燈心引經

煎劑加燈心,輕清上浮而引藥下行,兼清心除煩,防濕熱擾神。

綜合機理

此方以「利濕清熱」為主軸,結合「行氣活血」,既治濕熱之標(腫痛、出血),亦調氣血之本(瘀滯、氣滯)。全方通利而不峻猛,體現「治痔當調水道、和氣血」之古法,尤適用於濕熱夾瘀型痔瘡(見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者)。


現代延伸思考

從現代醫學角度,此方部分藥物(如車前子、梔子、赤芍)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環作用;檳榔、枳殼或能調節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痔瘡誘因之一)。然須辨證使用,濕熱方為其關鍵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車前子1錢(微炒,研),赤茯苓5分,赤芍藥5分,木通5分,石韋(炙、去毛) 4分,陳皮4分,檳榔4分,川芎4分,滑石8分,當歸8分,梔子8分,枳殼8分,甘草節4分。
水1鐘半,加燈心同煎,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失明尿道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血尿流鼻血小便疼痛幼兒小便不通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車前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車前子末、牛耳中垢各等分。 主治:鼻衄不止,欲死。

車前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車前子(切)半升,小麥3合。 主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急痛。

車前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五。 組成:車前子、草決明、蜜蒙花、白蒺藜、龍膽草、羌活、菊花、甘草、黃柏、前胡、細辛。 主治:逆順生翳外障。

車前散, 出處:《秘傳外科方》引《李防禦五痔方》。 組成:食茱萸1分,車前子1分,雄黃1分,乳香1分,赤石脂1分,龍骨1分(生用)。 主治:痔疾。

車前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檳榔1兩,木通1兩,陳橘皮(去白)1兩,赤芍藥1兩,車前子1兩,赤茯苓(去皮)1兩,當歸(洗,焙)1兩,滑石1兩,石韋(炙,去毛)1兩。 主治:除下焦留熱。主治:小便不通,淋濕作痛。

車前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車前子1兩,菊花1兩,蛇蛻(燒灰)1兩,甘草(炙、銼)1兩,京三棱(炮、銼)1兩,石決明(研)1兩,草決明(炒)1兩,井泉石(研)2兩,枳實(麸炒)1分。 主治:眼生翳膜,遮障睛瞳,及內障青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