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脂餅子

五靈脂餅子

WU LING ZHI BING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1%
脾經 25%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脂餅子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五靈脂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功效。其主要成分為真菌孢子、菌核等,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餅子則為藥物製劑形式,方便服用,並可增強藥效。

因此,五靈脂餅子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利用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藥性,以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五靈脂餅子中加入蘆薈,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蘆薈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腸道內細菌滋生,預防感染,配合五靈脂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有協同作用。

二、潤腸通便: 蘆薈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有效改善便祕,促進腸道蠕動,配合五靈脂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毒素,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靈脂餅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吐血嘔血」,屬中醫血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吐血嘔血多因氣逆火旺、瘀血阻絡或熱傷血絡所致,本方以化瘀止血、清熱涼血為主要方向,適用於兼夾瘀熱的出血病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五靈脂(1兩)

    • 性味:苦、甘,溫;歸肝經。
    •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止痛。
    • 作用機理:五靈脂為鼯鼠糞便所化,古人認為其能散瘀血而不留滯,既可化瘀以通絡,又能止血以防崩漏。其止血作用側重於「瘀血不去,新血妄行」之證,故適用於因瘀阻脈絡導致的吐血嘔血。
  2. 蘆薈(2錢)

    •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
    • 作用機理:蘆薈性寒沉降,善清肝胃實火,能涼血止血。其與五靈脂配伍,可制約五靈脂溫性,同時針對血熱妄行或瘀熱互結之出血,達到清熱化瘀雙重效果。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化瘀與清熱並行:此方以五靈脂為主,重在化瘀以止血;蘆薈為輔,清泄肝胃火熱,防止血因熱溢。兩者合用,一溫一寒,相互制約,適用於瘀熱交阻之出血證,如症見血色暗紅、夾血塊、口乾煩熱等。
  • 劑型設計:以「滴水為丸,捏作餅子」的形式,可能取其緩釋藥效、便於服用的特點;龍腦漿水(冰片水溶液)送服,可借冰片的辛涼開竅之性,助藥力上行或散鬱熱。

四、潛在應用延伸
若患者出血屬單純虛寒或氣虛不攝,則此方較不適宜。然對於瘀滯明顯、熱象偏重者,其化瘀清熱的配伍原理或可延伸至其他血瘀熱鬱之證,如婦人崩漏、外傷瘀腫化熱等。

總結
五靈脂餅子以「通因通用」思路,通過化瘀清熱治療吐血嘔血,體現中醫「止血需治本」的辨證原則,強調瘀去熱清則血自安。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兩,蘆薈2錢。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雞頭子大,捏作餅子。
每服2餅,龍腦漿水化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嘔吐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脂餅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組成:五靈脂1兩,蘆薈2錢。 主治:吐血嘔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