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心紅散方劑中加入銀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銀朱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心紅散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銀朱可起到安神定志、消除心煩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銀朱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心脈瘀阻,促進心血流通。心紅散方劑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以達到通心脈、改善心臟功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心紅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候:
- 心痛、氣痛:此處「心痛」泛指心前區或上腹部疼痛,可能包含心絞痛、胃脘痛或情緒鬱結所致氣滯疼痛。古代醫家常將胸悶、心窩刺脹歸因於「氣血不通」或「寒凝氣滯」。
- 孕婦心疼:孕婦因胎氣上逆或血瘀氣滯引發的心窩疼痛,需注意藥物峻烈程度,古代慎用活血峻藥,此方或針對急症暫用。
功效推導:
從「出冷汗,立止」判斷,此方強效辛散走竄,能迅速開通閉塞,通過發汗宣透使氣機暢通,疼痛緩解,符合中醫「通則不痛」之理,屬急治標之方。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銀朱(主藥)
- 性味功效:辛溫有毒,入心、肺經,具破積滯、散結止痛、殺蟲解毒之效。
- 作用機理:
- 破瘀通滯:強效走散,針對氣血瘀阻之痛症,能開竅通閉,古代用於痰阻、血瘀之急症。
- 發汗透邪:藉黃酒助推,使藥力外達,通過發汗驅散寒凝或鬱滯,緩解疼痛。
2. 炒焦雞糞(輔藥)
- 炮製意義:雞糞(別名「雞矢白」)炒焦後減其臭穢,增強燥濕化瘀之性。
- 性味功效:微鹹苦平,傳統用於消積、利水、通淋,《本草綱目》載其治「心腹脹滿,消癥瘕」。
- 協同作用:
- 降逆氣:針對孕婦胎氣上衝或胃氣不降之痛,可能具和胃降逆之效。
- 助化瘀:焦苦入血分,輕度活血而避免過猛傷胎,與銀朱配伍一散一降。
3. 黃酒送服(佐使)
- 增效原理:黃酒性溫,助藥力迅速布散,增強辛溫走竄之效,同時緩和毒性。
方劑配伍邏輯
- 峻藥緩攻:銀朱為毒性較強之礦物藥,配伍雞糞炒焦後緩和燥烈,形成「辛溫開破+降氣消積」結構。
- 標急治則:針對突發性劇痛,通過發汗、行氣、破滯三途徑急開其閉,屬「通法」典型應用,符合古代對急症「汗法」與「消法」並用之思維。
潛在治療原理: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擴張血管:銀朱的汞成分(硫化汞)或刺激局部循環,黃酒協同擴張外周血管,緩解痙攣性疼痛。
- 調節平滑肌:雞糞炒焦後含微量活性物質(如尿激酶類似物),可能鬆弛消化道或子宮平滑肌,改善脹痛。
總結
心紅散為古代急救止痛方,以銀朱為主攻其瘀閉,雞糞為輔調其氣機,黃酒為引助其藥勢,適用於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急性疼痛。然其組方峻烈,體現「以毒攻毒」之傳統思維,現代應用需深入考證其安全性與適應症範圍。
傳統服藥法
銀朱、雞糞(炒焦乾,為末)各等分。
上藥和一處。
每服1錢,熟黃酒調下。即出冷汗,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心紅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 組成:銀朱、雞糞(炒焦乾,爲末)各等分。 主治:心痛,氣痛,及孕婦心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