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桃丹
HONG T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十三方考》引《一壺天書》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6.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脾經 17%
心經 15%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桃丹中加入銀朱,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銀朱為硫化汞,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
在紅桃丹中,銀朱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有效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同時,銀朱也能涼血止痛,對於熱毒所致的皮膚紅腫、疼痛也有較好的療效。
「紅桃丹」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胃:糯米性溫和,入脾經,具有補益脾胃、固精止汗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糯米能起到健脾益氣、滋養臟腑的作用,提升藥效。
- 調和藥性:糯米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其他藥材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效更為平和,不易傷及脾胃。同時,糯米也能起到黏合藥材的作用,提高藥丸的穩定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紅桃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馬刀瘰癧未穿者」。「馬刀瘰癧」為古代病名,屬瘰癧(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的一種,其特徵為結核成串、形如馬刀,未潰破者稱為「未穿」。此類病症多因痰火鬱結、氣血瘀滯所致,傳統治法需以腐蝕、散結、拔毒為主,促使腫核消散。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新出窯礦子石灰(4兩)
- 性味:辛、溫,有毒。
- 功效:石灰自古用於腐蝕瘡瘍、散瘀消腫,其強鹼性可腐蝕異常組織,促使局部壞死脫落。
- 原理:通過強烈腐蝕作用,直接破壞瘰癧結核的結構,適用於「未穿」之堅硬腫核。
貓骨(煅存性)(1具)
- 煅製後存性,保留藥性而減燥烈之弊。
- 功效:動物骨類多具軟堅散結之效,貓骨尤被視為能「通絡消核」,助石灰穿透鬱結。
- 原理:結合礦物藥的腐蝕性與動物藥的走竄之性,增強攻散之力。
白鹼(半酒杯)
- 性味:苦、鹹,寒。
- 功效: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載其能「化積滯、消痰核」,與石灰協同增強腐蝕滲透。
- 原理:鹼性物質可軟化組織,降低結核硬度,輔助石灰作用。
銀朱(3錢)
- 性味:辛、溫,有毒。
- 功效:為人工製汞化物,傳統用於殺蟲拔毒、攻散瘡癰。
- 原理:其毒性與揮發性可深入痰核,與石灰、白鹼形成「腐蝕-拔毒」聯動。
三、配伍與製法解析
- 製法特點:
將藥末以冷水調和靜置,取上清液浸泡糯米,利用糯米吸水後的膨脹特性,吸附藥性。米脹如「水晶色」時,表明藥液已滲透,此時點藥於患處,可精準作用於結核,避免大面積損傷。 - 方劑邏輯:
以石灰、白鹼為主,腐蝕軟化瘰癧;貓骨為輔,引藥入絡;銀朱為佐,拔毒散結。全方以「腐蝕消核」為核心,透過局部破壞促使病理組織消散,契合「未穿」階段需強力攻散之治則。
此方體現傳統外科「以毒攻毒」的治療思路,針對痰火凝滯之實證,需嚴格控制劑量與使用範圍。
傳統服藥法
新出窯礦子石灰4兩,貓骨1具(煅存性),白鹼半酒杯,銀朱3錢。
上為細末,用冷水1碗,將藥未投入攪勻,俟靜置澄清時,再放糯米若干粒於藥上,泡1宵。俟米脹如水晶色時,挑米點於患處。多點數次,其核自散。
此方腐蝕性極大,故點用時當極端注意,不可傷及好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紅桃丹,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引《一壺天書》。 組成:新出窯礦子石灰2兩,銀朱2錢,糯米若乾粒。 主治:馬刀瘰癧未穿者。
紅桃丹,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引《一壺天書》。 組成:新出窯礦子石灰4兩,貓骨1具(煅存性),白堿半酒杯,銀朱3錢。 主治:馬刀瘰癧未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