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胭脂

油胭脂

YOU YAN ZH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肺經 12%
胃經 12%
肝經 12%
脾經 12%
膽經 12%
腎經 12%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油胭脂」中加入豬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滑作用: 豬油性潤滑,可幫助藥物更容易被皮膚吸收,發揮藥效。油胭脂常用於治療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等,豬油可以軟化皮膚,減少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保護作用: 豬油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以形成油脂層,隔絕空氣和細菌,減少外部刺激,防止皮膚乾燥和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豬油在油胭脂中起著潤滑和保護的作用,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功效。

油胭脂方中使用銀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銀朱性涼,味甘,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油胭脂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銀朱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2. 潤燥生肌: 銀朱兼具潤燥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瘢痕形成。油胭脂方中常配合其他滋潤藥物,共同發揮潤燥生肌的作用,有助於傷口迅速修復。

中藥方劑「油胭脂」中包含鉛丹,是因為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作用。鉛丹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疾病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解毒消腫,促進方劑的療效。鉛丹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效果,幫助更快恢復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油胭脂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冬月手足開裂」,即冬季因寒冷乾燥導致的手足皮膚皸裂。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寒邪侵襲、氣血不榮肌膚,或陰血虧虛、皮膚失潤所致。油胭脂以油脂為基質,配合收斂、止血之品,外用以潤膚生肌、愈合裂口。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生豬板油(去筋膜)

    • 性味甘、涼,具潤燥、解毒之效。
    • 為方中主藥,取其脂膏質地,直接滋養皮膚,填補裂紋,防止水分流失。
    • 傳統認為豬油可「利血脈、散風熱、潤肺燥」,外用能軟化角質,促進裂口愈合。
  2. 黃佔(蜂蠟)、白佔(白蜂蠟)

    • 蜂蠟性甘微溫,具收斂、生肌、黏合之效。
    • 與豬油同熬,可增加膏體的稠度與附著性,形成保護膜,防止裂口再度受損。
    • 白蠟質地較黃蠟更純,可能加強潤澤效果。
  3. 銀朱(硫化汞)、黃丹(鉛丹)

    • 銀朱為硫化汞,傳統用於殺蟲解毒、收斂瘡口;黃丹為鉛丹,能燥濕斂瘡、止血生肌。
    • 此二味藥性烈,古代外用於瘡瘍皸裂,可能取其收斂止血之效,但現代已知其毒性,需謹慎評估。
    • 推測其微量加入,意在促進裂口愈合,減少滲血,並抑菌防感染。

治療原理

此方以「潤燥為本,收斂為輔」:

  1. 滋潤肌膚:豬油與蜂蠟構成油性基質,填補皮膚裂縫,恢復屏障功能。
  2. 保護與修復:蜂蠟形成薄膜,減少外界刺激;銀朱、黃丹可能局部收斂,加速裂口閉合。
  3. 傳統配伍思維:油脂潤其燥,礦物藥斂其傷,標本兼顧,體現「外治以形補形」的直觀療法。

現代潛在理解

從現代藥理看,豬油富含飽和脂肪酸,可軟化角質;蜂蠟具保濕性;銀朱、黃丹的抑菌作用或減少皸裂繼發感染。然重金屬成分需注意安全性。整體仍以「物理性保護」為主,符合古代對乾裂症的樸素認知。

傳統服藥法


生豬板油(去筋膜)1兩,黃佔5錢,白佔3錢,銀朱5分,黃丹5分。
用生豬板油入鍋熬淨,再入黃佔、白佔,同化清,次入銀朱、黃丹,攪勻,以軟能攤開為妙。
敷之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 對本方過敏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油胭脂, 出處:《種福堂方》卷三。 組成:生豬闆油(去筋膜)1兩,黃占5錢,白占3錢,銀朱5分,黃丹5分。 主治:冬月手足開裂。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