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倍力丸
BEI L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二一引《聖惠》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2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8-28
方劑組成解釋
倍力丸中含有補骨脂,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壯陽: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等症狀,補骨脂能起到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的作用。
- 溫脾助陽:補骨脂亦能溫脾助陽,對於脾陽不足、消化不良、腹痛泄瀉等症狀,補骨脂能起到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
因此,倍力丸中加入補骨脂,旨在通過其溫腎助陽、溫脾助陽的功效,改善男性腎虛、脾虛所致的相關症狀,達到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效果。
倍力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源於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膀胱經。其溫陽散寒之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畏寒等症狀。同時,桂枝可疏通經絡,解除經絡痺阻,緩解疼痛,故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
此外,桂枝還有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寒邪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倍力丸中加入桂枝,可以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提升藥效。
倍力丸中加入砂仁,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健脾: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行氣化濕、健脾開胃。倍力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消化不良等症狀,砂仁可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 溫中止嘔:砂仁性溫,能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倍力丸亦可用於治療寒濕嘔吐、脾胃虛寒等症,砂仁可溫暖脾胃,驅寒止嘔,緩解不適。
倍力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陽: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陽氣不足、寒邪入侵所致的陽虛症狀,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附子能溫暖臟腑,提升陽氣,從而改善症狀。
- 祛風散寒:附子亦具祛風散寒之效。對於因風寒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附子能溫經散寒,驅散風寒邪氣,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倍力丸中加入附子,旨在溫陽助陽,祛風散寒,達到治療陽虛寒症的目的。
倍力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倍力丸中常因其他藥材引致脾胃不和,導致氣滯血瘀,木香能行氣止痛,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不適。
- 健脾消食: 木香有助於健脾消食,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提升身體的整體機能,有助於藥材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
倍力丸中加入安息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氣: 安息香性溫,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倍力丸多用於治療陽虛、腎虛等症,安息香的溫陽作用可以改善陽氣不足、畏寒肢冷等症狀。
- 助藥力,增效力: 安息香氣味濃烈,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其更易於滲透和吸收,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安息香還有助於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延長其藥效。
總而言之,安息香在倍力丸中發揮著溫陽散寒和增效的作用,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倍力丸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壯陽: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強筋健骨: 鹿角膠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鈣質,能促進骨骼生長,強筋健骨,對於骨折、骨質疏鬆、關節炎等病症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倍力丸方劑中加入鹿角膠,有助於提升藥效,達到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倍力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元氣虛損,腰膝筋骨疼痛」,乃針對腎陽不足、筋骨失養之證。元氣根於腎,腎陽虛衰則溫煦無力,氣血運行遲滯,故見腰膝冷痛、行動乏力;筋骨需精血濡養,而腎主骨生髓,陽虛髓空,不榮則痛。方中多溫補之品,顯以「補火助陽,強筋健骨」為核心,兼行氣活血以通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補腎陽
- 補骨脂、附子、鹿角膠:三藥共為君藥,直補下焦元陽。補骨脂苦辛溫,入腎助命門之火;附子大熱,通行十二經,逐寒濕而振衰起廢;鹿角膠甘溫,既補腎陽,又益精血,強健筋骨。
散寒通脈
- 桂心:辛甘大熱,助附子溫通經脈,驅逐深伏之寒邪,改善腰膝冷痛。
調氣化滯
- 木香、縮砂仁:二者行氣醒脾,防補药壅滞。木香善走三焦,調升降之機;砂仁化濕和中,使補而不礙脾運。
活血定痛
- 安息香:其膏為佐,辛香走竄,能「開竅辟惡,行氣活血」(《海藥本草》),配合溫陽藥疏通經絡瘀滯,緩解頑固疼痛。
配伍特色
全方以「溫陽為本,行氣為用」,補骨脂、附子、鹿角膠峻補元陽,奠定根基;桂心加强溫通之力;木香、砂仁調暢氣機,使補而不滯;安息香膏活血通絡,與蜜丸同製,緩和附子之烈而持久見效。
推論延伸應用
若兼見:
- 寒濕重者:可加獨活、威靈仙;
- 精血大虧:酌加熟地黃、當歸;
- 疼痛劇烈:增乳香、沒药以活血止痛。
此方結構嚴謹,標本兼顧,適合虛寒性筋骨病證,展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經典思路。
傳統服藥法
補骨脂2兩(炒),桂心2兩,縮砂1兩(去皮),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木香2兩,安息香2兩(以酒熬成膏),鹿角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為末,煉蜜並安息香膏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倍力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一引《聖惠》。 組成:補骨脂2兩(炒),桂心2兩,縮砂1兩(去皮),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木香2兩,安息香2兩(以酒熬成膏),鹿角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 主治:元氣虛損,腰膝筋骨疼痛。
倍力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牛膝(去蘆,酒浸)1兩,羌活(生)1兩,巴戟(去心)1兩,官桂(去粗皮,懷乾)1兩,天麻(酒浸)1兩,狗脊(生,去毛)1兩,萆薢(生)1兩,杜仲(去皮,薑汁制,炒去絲)1兩,茴香(淘去沙,炒)1兩,桐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1兩,青鹽1兩(别研),沒藥(制研)半兩,木香(濕紙裹煨)半兩,防風(去蘆,洗)半兩。 主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