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雲膏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水雲膏多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皮膚病,如溼疹、凍瘡等。乾薑可溫陽化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寒濕情況,有助於消腫止痛。
2. 行氣止痛:乾薑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水雲膏中的其他藥材,如黃柏、苦參等,往往會造成寒涼之性,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乾薑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症狀,提高療效。
水雲膏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去腐生肌、消腫止痛的功效。
皁莢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藥理作用。其皁苷成分能使皮膚表面蛋白質變性,達到消炎殺菌的效果。在水雲膏中,皁莢可有效治療皮膚病的感染和潰瘍,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也能緩解疼痛,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水雲膏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瘡瘍等皮膚問題,五倍子能有效收斂滲出液,減少炎症反應,緩解瘙癢。
- 抗菌消炎: 五倍子富含鞣酸,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水雲膏中添加川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水雲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 疏散風寒,清熱解毒: 川芎除了活血化瘀,還能疏散風寒,清熱解毒。水雲膏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金銀花、黃連等,川芎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水雲膏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水雲膏常用於治療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症,孩兒茶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止癢消腫:孩兒茶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並具有消腫作用。對於濕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紅腫,孩兒茶能起到緩解症狀、改善病情的效果。
水雲膏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水雲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中的揮髮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水雲膏多為外用膏藥,乳香的加入可以幫助傷口更快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水雲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水雲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生肌斂傷: 沒藥還有生肌斂傷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水雲膏中加入沒藥,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傷口恢復。
總之,沒藥在水雲膏中起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傷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水雲膏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 白礬性寒,具有收斂止癢之效,可有效抑制皮膚過敏、濕疹等引起的瘙癢症狀。
- 清熱解毒: 白礬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幫助清除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炎症,改善皮膚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
此外,白礬亦可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水雲膏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其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以及外傷引起的腫痛,均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在水雲膏中,槐花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水雲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發背」,即背部癰疽瘡瘍,屬中醫外科瘡瘍範疇。其證多因氣血壅滯、熱毒蘊結或陰寒凝滯所致,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甚則潰膿。水雲膏以局部外塗為主,通過解毒消腫、活血止痛、斂瘡生肌之效,促進瘡瘍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解析
(1)乾薑(炒)
- 性味辛熱,炒後溫性稍緩。
- 作用:溫通經絡,散寒活血,助氣血運行以消瘡腫。
(2)皂角(炙,去皮弦)
- 性味辛溫,炙後減其刺激性。
- 作用:祛風痰、散結消腫,穿透瘡毒,促進膿液排出。
(3)五倍子(炒)
- 性味酸寒,炒後斂性增強。
- 作用:收斂止血、解毒斂瘡,減少瘡面滲液。
(4)川芎
- 性味辛溫。
- 作用: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5)孩兒茶
- 性味苦澀涼。
- 作用:收湿生肌、止血斂瘡,促進瘡口癒合。
(6)乳香、沒藥
- 性味辛香苦溫。
- 作用: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為外科瘡瘍要藥。
(7)枯礬
- 性味酸澀寒。
- 作用:燥濕解毒、收斂止血,抑制瘡面感染。
(8)槐花
- 性味苦微寒。
- 作用: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輔助緩解熱毒。
2. 配伍邏輯
- 溫通消散(乾薑、川芎、皂角):促進氣血運行,散結消腫。
- 斂瘡生肌(五倍子、孩兒茶、枯礬):收斂瘡面,減少滲液,加速癒合。
- 活血止痛(乳香、沒藥):改善局部瘀滯,緩解疼痛。
- 清解餘毒(槐花):輔助清熱,防止溫藥助熱。
3. 治療原理
本方以「溫通活血為主,斂瘡解毒為輔」為核心:
- 針對瘡瘍初期(未潰):通過溫通、活血、散結之力,促使腫毒消散。
- 針對瘡瘍後期(已潰):利用斂瘡、生肌、燥濕之效,促進瘡口癒合。
- 兼顧寒熱雙向調節:乾薑、川芎等性溫,配伍槐花、枯礬等寒涼藥,避免過於溫燥。
三、總結
水雲膏通過「散結—斂瘡—生肌」三步機制,適用於發背瘡瘍的各階段。其組方體現中醫外科「外治內病、標本兼顧」的特色,尤其重視局部氣血調暢與瘡面修復的平衡。
傳統服藥法
乾薑(炒)1兩,皂角(炙,去皮弦)1兩,五倍子(炒)1兩,川芎1兩,孩兒茶3錢,乳香3錢,沒藥3錢,枯礬1錢,槐花1錢。
上為末。
苦膽汁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水雲膏不能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乾燥、脫皮。
- 水雲膏不能用於治療其他皮膚病,如濕疹、牛皮癬等。
- 水雲膏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雲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乾薑(炒)1兩,皂角(炙,去皮弦)1兩,五倍子(炒)1兩,川芎1兩,孩兒茶3錢,乳香3錢,沒藥3錢,枯礬1錢,槐花1錢。 主治: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