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藋蒸湯

蒴藋蒸湯

SHUO DI Z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胃經 33%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蒴藋蒸湯」方劑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其理氣開竅、化濕止嘔的功效。

水菖蒲性溫,味辛、苦,歸心、脾、胃經。其揮發油成分具有明顯的開竅作用,可治療痰濁阻滯、神志昏迷、癲癇發作等症狀。同時,水菖蒲又能健脾利濕,化解濕邪,對於因脾胃濕阻導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蒴藋蒸湯」中加入水菖蒲,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疏通經絡,化解濕邪,達到開竅醒神、止嘔止瀉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蒴藋蒸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皮虛,主大腸病,寒氣關格;皮膚一切勞冷」,其核心在於透過藥浴蒸療法,針對「皮虛」及寒邪鬱滯於肌表與大腸所致的病症。

  1. 皮虛與寒氣關格
    • 「皮虛」指衛外不固,肌表氣血不足,易受寒邪侵襲;「寒氣關格」則為寒邪阻滯氣機,導致皮膚與大腸功能失調,可能表現為皮膚麻木、冷痛、或大腸傳導異常(如便秘或腹冷泄瀉)。
    • 蒸湯法透過發汗驅寒,溫通腠理,舒展氣血,化解表裡寒凝。
  2. 大腸病與勞冷
    • 大腸屬陽明經,寒氣內侵可致傳導失利;「勞冷」為長期勞損兼寒邪積聚,蒸療法藉藥力溫煦,循經入裡,散寒通絡。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理

藥物配伍邏輯

  1. 蒴藋根葉(接骨木)
    • 性味苦辛平,傳統用於祛風除濕、活血散瘀。其根葉蒸浴可促進皮膚氣血運行,驅散肌表寒濕。
  2. 菖蒲葉
    • 辛溫芳香,能開竅化濕、辟穢通絡。其揮發成分隨蒸汽透入肌腠,助解寒濕鬱閉。
  3. 桃葉皮枝
    • 苦平,具活血散瘀、解毒之效。枝皮含揮發油與苷類,配合蒸熱之性,增強透皮散寒作用。
  4. 細糠與秫米
    • 二者富含油脂與澱粉,煮後形成黏稠藥液,覆蓋體表以保溫,緩釋藥性,同時潤澤肌膚,緩解「皮虛」乾燥。

治療機轉推論

  • 蒸汽發汗法
    以高溫藥液蒸汽薰蒸全身,迫使腠理開泄,促進汗液排出,直接驅散表寒;同時藥氣由皮毛入絡,溫通經脈,間接影響大腸氣機(肺與大腸相表裡)。
  • 協同效應
    蒴藋、菖蒲、桃葉均含揮發性成分,蒸浴時經呼吸道與皮膚雙重吸收,發揮局部與整體調節作用,改善「寒氣關格」的氣滯狀態。

適應症延伸思考

此方雖載「皮虛」,實則適用於寒邪束表或陽氣不伸之證,如風濕痹痛、凍瘡初起、寒性皮膚瘙癢等,凡屬「勞冷」範疇者,皆可藉其溫散之力調治。


總結而言,此方以「外治透邪」為核心,結合活血、芳香、潤護之品,體現古人「開鬼門」以治皮的智慧,尤其適合寒邪深伏肌腠之證。

傳統服藥法


蒴藋根葉(切)3升,菖蒲葉(切)2升,桃葉皮枝(銼)3升,細糠1鬥,秫米3升。
上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為度,大盆器貯之,於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四面周圍將蓆薦障風,身上以衣被蓋覆。若氣急時,開孔對中泄氣,取通身接汗,可得兩食久許,如此三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慢性腎衰竭食道炎

相同名稱方劑


蒴藋蒸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蒴藋根葉(切)3升,菖蒲葉(切)2升,桃葉皮枝(銼)3升,細糠1鬭,秫米3升。 主治:皮虛,主大腸病,寒氣關格;皮膚一切勞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