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婦女抽筋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之效。婦女抽筋多由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所致,杜仲能補益肝腎,使筋骨強健,從根本上緩解抽筋症狀。
- 祛風濕,止痛: 杜仲亦具祛風濕、止痛之效。婦女抽筋也可能伴隨風濕痺痛,杜仲能祛除風濕、止痛,緩解因風濕引起的抽筋。
因此,婦女抽筋丸中加入杜仲,可起到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婦女抽筋。
婦女抽筋丸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婦女抽筋往往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有關,紅花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溫經散寒,緩解痙攣: 紅花亦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抽筋,能溫經散寒,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痙攣程度。
婦女抽筋丸中添加川芎,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其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經絡不通暢,舒緩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經痛、腹痛等症狀。此外,川芎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抽筋、肢體麻木等。
因此,婦女抽筋丸中加入川芎,有助於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緩解婦女抽筋等症狀。
婦女抽筋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之效。婦女抽筋多因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致,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抽筋症狀。
- 祛風止痛: 川牛膝亦具祛風濕之功,可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筋脈拘攣、疼痛等症狀。婦女抽筋亦可能與風寒濕邪有關,川牛膝有助於驅除病邪,止痛止痙。
婦女抽筋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痙: 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婦女抽筋常因寒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引起,桂枝能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和痙攣。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 桂枝亦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婦女抽筋時,局部血液循環受阻,桂枝可改善血流,緩解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婦女抽筋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女抽麻筋,雞爪風」,即女性因氣血失調或經絡瘀滯引發的肢體筋脈拘攣、麻木、抽搐等症。古人認為,此類症狀多與血虛風動、寒凝經脈或瘀血阻絡有關。方中重用煅海螺收斂鎮靜,配合活血通絡之品,體現「舒筋、活血、止抽」三大方向,尤其針對婦女經產後氣血虧虛或外感風寒導致的筋脈拘急。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煅海螺(主鎮靜通絡)
- 海螺殼煅後性微溫,具收斂固澀、制酸止痛之效,古代用於緩解肌肉抽搐。其富含鈣質,可能通過抑制神經肌肉興奮性,達到「止抽」效果。
2. 臣藥:線麻炭、紅花、川芎(活血化瘀)
- 線麻炭(火麻仁製炭):化瘀止血,兼能通絡,緩解筋脈拘急。
- 紅花、川芎:活血行氣,疏通經脈瘀阻,改善「不通則痛」之抽搐。
3. 佐使藥:杜仲、牛膝、桂枝(溫經壯筋)
- 杜仲(炒):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酸軟,間接緩解筋脈失養。
- 牛膝:引血下行,助活血藥通達下肢,針對「雞爪風」的肢端拘攣。
- 桂枝:溫通經脈,散寒解肌,協同活血藥祛除經絡寒濕之邪。
4. 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煅海螺收斂鎮靜(靜),配伍活血藥(動),既止抽又不留瘀。
- 標本兼治:紅花、川芎治標(活血通絡),杜仲、牛膝治本(補肝腎強筋)。
- 酒引藥力:黃酒送服增強溫通之效,助藥力直達筋脈。
三、潛在作用機轉推論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療效:
- 調節血鈣平衡:煅海螺的鈣質補充或影響神經傳導,減少肌肉痙攣。
- 改善微循環:紅花、川芎擴張血管,緩解局部缺血導致的筋脈拘急。
- 溫煦經絡:桂枝散寒,杜仲、牛膝強化筋骨功能,共奏「舒筋活絡」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思路,適合血瘀兼寒凝之筋脈病症,然須辨證屬實證或虛中夾瘀者為宜。
傳統服藥法
海螺(煅)100兩,線麻炭5兩,杜仲(炒)2兩,紅花2兩,川芎2兩,牛膝2兩,桂枝2兩。
舒筋、活血、止抽。
上藥共軋為細粉,和勻過80~100目細羅,損耗率5~10%,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曬乾或低溫乾燥,每兩約500粒。
每服1錢,日服2次,溫黃酒送服。
孕婦及兒童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婦女抽筋丸, 出處:《吉林省中藥成方集》。 組成:海螺(煅)100兩,線麻炭5兩,杜仲(炒)2兩,紅花2兩,川芎2兩,牛膝2兩,桂枝2兩。 主治:舒筋、活血、止抽。主治:婦女抽麻筋,雞爪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