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犀散

SHENG X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生犀散中加入皁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跌打損傷或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
  • 消腫排膿:皁莢亦具消腫排膿作用,可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有利於傷口癒合。在生犀散中,皁莢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消腫排膿的效果。

總之,皁莢在生犀散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犀散」

中藥方劑生犀散,主要成分為皁莢,主治功效包括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及大病癒後,餘毒不解,小兒疳病,熱似骨蒸者,及久病後或虛後,時復來作潮熱者,瘧疾亦用。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皁莢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總結

生犀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皁莢,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傳統服藥法


生犀角1兩,麻黃1兩,石膏3兩,羌活1兩,當歸2兩,人參1兩,甘草5錢,葛根1兩,赤芍1兩。
上為散。
每服5錢,水煎去滓,入薑汁1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瘧疾腦中風百日咳腦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病毒性腦膜炎麻疹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

相同名稱方劑


生犀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生犀角屑2兩,黃柏2兩,黃連2兩,苦參2兩。 主治:膿血痢,無問傷冷傷熱。

生犀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組成:犀角2兩(鎊屑,生用)。桔梗2兩(生用)。 主治:吐血似鵝鴨肝,晝夜不止。

生犀散, 出處:《本事》卷六。 組成: 生犀散(《本事》卷六。)出處:《本事》卷六。組成:皂角針不計多少(粗大色紫者)。主治:托裏排膿。 。 主治:托裏排膿。

生犀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四引《衛生家寶》。 組成:五靈脂1兩,豬牙皂角1兩(灰炒黃色),芫花1兩(醋浸,炒焦)。 主治:鎮心安神。主治:驚積潮熱,及五心積熱,及驚吐,或傷乳食,眠睡不靜。

生犀散, 出處:《得效》卷八。 組成:犀角(鎊)、地骨皮(去骨)、秦艽(去蘆)、麥門冬(去心)、枳殼(煨,去瓤)、大黃(煨)、柴胡(去須)、茯苓(去皮)、赤芍藥、桑白皮(去赤)、黃耆(去蘆,蜜炙)、人參(去蘆)、鱉甲(醋炙)、知母各等分。 主治: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及大病癒後,餘毒不解;小兒疳病,熱似骨蒸者;及久病後或虛後,時復來作潮熱者;瘧疾亦用。

生犀散,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大黃(蒸,切,焙)、鱉甲(湯煮,去裙襕,醋塗炙黃)、麥門冬(去心)、黃耆、秦艽(去苗并土)、羚羊角(鎊)、桑白皮(銼)、人參、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藥、柴胡(去苗)、枳殼(去瓤,麸炒)各等分。 主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