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作用。蛇牀散主要用於治療寒濕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而花椒的溫陽散寒之性,可溫暖脾腎,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寒濕引起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 促進氣血運行: 花椒辛溫,能行氣活血,有助於促進腸胃的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對於寒濕所致的脾胃虛寒、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蛇牀散方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基於其 疏散風熱 和 止癢止痛 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止癢止痛的功效。蛇牀散主治風熱襲表,兼有濕熱蘊結之證,症見發熱、頭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皮膚瘙癢、疹出不透等。
荊芥可疏散表邪,宣通鼻竅,清熱止癢,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薄荷、防風、白芷等共同作用,可有效解除風熱,促進疹出,緩解瘙癢,達到治療目的。
蛇牀散中包含蛇牀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功效相符:蛇牀散以溫腎壯陽、祛風散寒為主要功效,而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止癢、殺蟲止痢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契合。
- 藥性互補:蛇牀散中其他藥物如杜仲、肉桂等,偏於溫補腎陽,而蛇牀子則兼具溫腎壯陽和祛風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蛇牀散」
主治功效:陰囊生瘡疼痛
組成:
花椒: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腎虛精冷、遺精滑精、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蟲積腹痛、陰疽疥癬、風濕痹痛等;男子陽痿、女子白淫冷氣、瘕積、咳逆上氣、噦忤嘔吐、心腹痛、小便數等;以及濕熱下注、小便淋瀝、帶下赤白、陰囊濕癢等症狀。
用法用量:將花椒、荊芥、蛇牀子各適量,研成細末,每次取適量,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
-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患處有破損者,慎用。
- 使用本方前,應先清潔患處。
- 使用本方後,應注意保持患處清潔乾燥。
- 若使用本方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總結:
蛇牀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陰囊生瘡疼痛,是指陰囊部位皮膚或組織發生膿腫或潰瘍,伴有疼痛、紅腫等症狀的病證。本方外用,不可內服,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半兩(末),硫黃半兩(細研),水銀半兩(以少熟棗瓤研令星盡)。
上為末。
以臘月煉成豬脂調如面脂,先以楮根濃煎湯洗瘡,挹乾,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引《經驗良方》。 組成:蛇床子1兩,甘草1兩。 主治:脫肛。
蛇床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川椒、荊芥、火杴草、蛇床子。 主治:陰囊生瘡疼痛。
蛇床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蛇床子半兩(末),硫黃半兩(細研),水銀半兩(以少熟棗瓤研令星盡)。 主治:惡瘡。
蛇床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蛇床子1兩,扁蓄1兩,黃耆1兩(銼),苦參1兩(銼),白桐葉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痔疾,大腸久積風毒,下部癢痛不歇,似有蟲咬者。
蛇床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組成:蛇床子(末)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細入)半兩,黃連(去須,搗末)半兩,乳香(細研)半兩,鹽1分(研),蔓菁根3兩(切爛,研)。 主治:緩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