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丹

如意丹

RU YI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7.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14%
腎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4%
肝經 14%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如意丹方劑中含有丁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降逆止嘔: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丁香可以溫暖脾胃,驅寒止嘔,起到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在如意丹中,丁香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效果。

總之,丁香在如意丹中扮演著溫中降逆止嘔、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如意丹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性。

乳香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的樹脂,性溫,味苦辛。其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消除腫痛;其消腫止痛之效,能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如意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加入,正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意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傳統記載中,如意丹的主要功效為「解毒排膿,去腐生肌」,主治「婦人産難」。古代「産難」一詞涵蓋分娩困難、產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或伴隨感染化膿等症。此方外用,推測其針對產後局部潰瘍、陰瘡膿瘍,或會陰撕裂感染等問題,透過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緩解產後瘀熱壅滯所致癰疽。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殺蟲解毒、消腫定痛

  • 雄精(雄黃):辛溫有毒,傳統用於殺蟲解毒,治癰疽疔瘡,尤其對潰瘍久不斂口有效。
  • 蜈蚣、全蠍:均具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效,針對頑固性瘡瘍膿腫,能抑制腐肉增生。
  • 蟬蛻:疏風清熱,助透發膿毒外散,減輕局部發熱腫脹。

2. 收斂止血、去腐生肌

  • 川五倍子:酸澀收斂,焙後增強燥濕止血作用,促進創面癒合,防止膿血過度滲出。
  • 炙山甲(穿山甲):活血消癰排膿,傳統用於潰瘍深部膿腐不脫,引藥直達病所。

3. 芳香透絡、促進藥效

  • 雲麝(麝香)、上梅冰(冰片):辛香走竄,能開竅醒絡,增強他藥穿透力,加速腐膿排出與新肌生長。

邏輯推理與方義解析

此方以「清解」與「收斂」並行為核心:

  1. 攻毒階段:雄黃、蜈蚣、全蠍直接抑制瘡毒,山甲、蟬蛻疏通瘀滯,使膿液外透。
  2. 生肌階段:五倍子收濕斂瘡,冰片、麝香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促進修復。

外治機理符合中醫「腐不去則肌不生」原則,先清除壞死組織,再刺激肉芽生長。用於產後感染,推測與古代衛生條件下易發「產門瘡瘍」有關,現代可類比於深部組織感染或慢性潰瘍。

傳統服藥法


川五倍(焙燥)2兩,明雄精4錢,炙山甲4錢,蜈蚣(焙)7只,全蠍(焙)7只,蟬蛻(焙)14只,真雲麝3分,上梅冰3分。
解毒排膿,去腐生肌。
上為極細末,和勻再研,以瓷瓶收貯,勿令出氣。
臨用時先將腐膿用柔紙拭淨,以破散羊毫筆蘸丹摻患處,金花散蓋面,雲台膏貼之,每日早、晚各換1次。
忌食發氣、煎炒、灑糟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陰道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胰臟炎糖尿病癲癇瘧疾腹股溝疝氣白帶心內膜炎胃潰瘍五十肩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相同名稱方劑


如意丹,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四引《頤真堂經驗方》。 組成:母丁香36粒,滴乳香3錢6分。 主治:婦人産難。

如意丹,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硫黃1兩,赤茯苓1兩,陳皮1兩,豬苓1兩,白朮1兩,澤瀉1兩(一方有桂1兩)主治:脾濕腫滿,小便不利。 。 主治:脾濕腫滿,小便不利。

如意丹,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青礞石(煅)4兩,硼砂4兩,款冬花4兩,薄荷葉4兩,黃芩(酒炒)6錢,玄明粉6錢,桔梗6錢,大黃(酒蒸9次)5錢。 主治:嗽久不癒,諸火上升,口苦面赤,頑痰壅塞,氣逆口疳。

如意丹, 出處:《經驗奇方》卷上。 組成:川五倍(焙燥)2兩,明雄精4錢,炙山甲4錢,蜈蚣(焙)7隻,全蠍(焙)7隻,蟬蛻(焙)14隻,真雲麝3分,上梅冰3分。 主治:解毒排膿,去腐生肌。主治:癰疽大毒惡瘡,並刀石破傷潰爛。

如意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蒼朮(米泔浸1宿,曬)12兩,厚朴(薑汁炒)12兩,甘草(去皮)8兩,木通(去皮)8兩,莪朮(醋炒)6兩,陳皮12兩,三棱(去毛)6兩,枳殼(去瓤)10兩,主治:傷食氣滯腹痛,隔食風寒,胸膈飽滿,頭痛發熱,大便不實,或。 主治:傷食氣滯腹痛,隔食風寒,胸膈飽滿,頭痛發熱,大便不實,或水瀉,痢疾,噯氣吞酸噎滿,痞積氣塊作痛等證。

如意丹, 出處:《醫學入門》卷四。 組成:川烏8錢,檳榔5錢,人參5錢,柴胡5錢,吳茱萸5錢,川椒5錢,白薑5錢,白茯苓5錢,黃連5錢,紫菀5錢,厚朴5錢,肉桂5錢,當歸5錢,桔梗5錢,皂角5錢,石菖蒲5錢,巴豆2錢半。 主治:溫疫及一切鬼祟,伏屍,傳癆,癲狂失心,山嵐瘴氣;風疫及宿患大風,身體頑麻,不知痛癢,眼淚不下,睡卧不安,面如蟲行,日久須眉癢脫,唇爛齒焦;偏頭痛,紫癜瘡癬、左癱右瘓,鶴膝風疼,一切風疾;寒疫及小腸氣痛;暑疫及五淋;熱甚,燥疫、濕疫及水腫,十種水氣;癭蠱、膀胱疝氣腫疼;五般痔,五癇,腎臟積,咬齒唾涎,腰疼;五瘧;失心中邪;陰陽二毒,傷風咳嗽;五疳八痢,腸風臟毒;諸般咳嗽,小兒十二驚風;丹瘤、癰疽、瘰癧、瘡痍、涎喘、消渴、大小腸閉,或泄或利,酒毒便紅,喉痹,重腮,誤吞銅鐵,金石、藥毒,不服水土;痢疾;婦人血海久冷,帶下赤白,難爲生育,及諸般血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