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麻子丸方劑中含有天麻,主要原因如下: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烏麻子丸主治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天麻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祛風通絡: 天麻還具有祛風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烏麻子丸中加入天麻,可以加強其祛風通絡的功效,提高療效。
烏麻子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效。烏麻子丸主治腎陽虛衰,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陽痿早洩等症。丁香的溫陽散寒作用,可助烏麻子丸溫腎壯陽,驅散寒濕,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 溫脾和胃,止嘔止瀉:丁香亦有溫脾和胃,止嘔止瀉之功。烏麻子丸中常配伍一些寒涼藥物,如烏麻子、桑螵蛸等,丁香的溫性可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寒性刺激,避免其損傷脾胃陽氣,起到溫脾和胃的作用。
總而言之,丁香在烏麻子丸中發揮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以及溫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協調藥性。
烏麻子丸中加入乳香,是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烏麻子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乳香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其活血化瘀之性可改善因風寒濕痹所致的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並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乳香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減輕因寒濕凝滯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
因此,乳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烏麻子丸的活血化瘀功效,更能有效緩解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和腫脹,使療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烏麻子丸:祛風鎮痙,息風止痙
烏麻子丸,又稱烏麻丸。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常用方劑之一。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主治癲癇病、驚風、頭痛、眩暈、麻痺、肝血不足、神經衰弱、失眠等症。
烏麻子丸組成: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烏麻子丸功效:
平肝息風:烏麻子丸中的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的作用,可抑制肝風內動,緩解癲癇、驚風等症狀;
祛風除濕:烏麻子丸中的丁香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祛除體內風濕邪氣,緩解眩暈、頭痛、麻痺等症狀;
活絡止痛:烏麻子丸中的乳香具有活絡止痛的作用,可活血化瘀,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
補血養肝:烏麻子丸中的天麻具有補血養肝的作用,可滋補肝血,緩解肝血不足等症狀;
安神:烏麻子丸中的天麻具有安神的作用,可鎮靜安神,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烏麻子丸適用證型:
癲癇病:烏麻子丸是治療癲癇病的常用方劑之一,可有效緩解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強度;
驚風:烏麻子丸可治療驚風,尤其是兒童驚風;
頭痛:烏麻子丸可治療頭痛,尤其是偏頭痛;
眩暈:烏麻子丸可治療眩暈,尤其是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
麻痺:烏麻子丸可治療麻痺,尤其是風濕麻痺;
肝血不足:烏麻子丸可治療肝血不足,尤其是肝陰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症狀;
神經衰弱:烏麻子丸可治療神經衰弱,尤其是肝氣鬱結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症狀。
烏麻子丸用法用量:
烏麻子丸一般為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具體用法用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由醫生調整。
烏麻子丸禁忌:
孕婦禁用烏麻子丸;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烏麻子丸;
兒童、老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烏麻子丸。
總結:
烏麻子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主治癲癇病、驚風、頭痛、眩暈、麻痺、肝血不足、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烏麻子丸一般為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孕婦禁用烏麻子丸;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烏麻子丸;兒童、老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烏麻子丸。
傳統服藥法
烏麻子1鬥(9蒸9曬,別搗),天麻(去苗)2兩,丁香1兩,乳香(別研)1兩,蘇枋木5兩,黃櫨木5兩(內黃櫨木細銼,以新汲水1鬥,瓷甕內浸2-7日漉出,焙,其浸木水留之)。
上為末,拌勻,用赤黍米1升,淨淘,以浸木水煮為稠粥研膏,熟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食後用漿水送下,日2夜1。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麻子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麻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烏麻子1鬭(9蒸9曬,别搗),天麻(去苗)2兩,丁香1兩,乳香(别研)1兩,蘇枋木5兩,黃栌木5兩(內黃栌木細銼,以新汲水1鬭,瓷甕內浸14日漉出,焙,其浸木水留之)。 主治:大風癲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