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天麻湯

神效天麻湯

SHEN XIAO TIAN M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5.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6%
心經 16%
大腸經 8%
胃經 8%
腎經 8%
膽經 8%
膀胱經 8%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神效天麻湯」中加入亞麻子,主要是利用亞麻子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亞麻子能夠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對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的便秘、熱毒膿腫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導致的疾病。

「神效天麻湯」方劑中包含「天麻」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止痙平眩: 天麻為常用中藥,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眩之效。其藥性平和,能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氣血逆亂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對於治療痙攣、抽搐等病症也有一定療效。
  2. 活血通絡: 天麻入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對於因氣血瘀阻所致的頭昏腦脹、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

因此,「神效天麻湯」中使用天麻,正是利用其止痙平眩、活血通絡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神效天麻湯」中添加乳香,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消腫、生肌止血之效。

天麻本身偏於滋陰平肝,但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絡引起的疼痛,療效有限。添加乳香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配合天麻的平肝熄風,共同達到治療頭風、眩暈、肢麻等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天麻湯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癘風」,即中醫所稱的麻風病,或泛指皮膚痿痹、風邪深伏經絡之頑疾。其症狀多見皮膚麻木潰爛、筋骨疼痛,乃風毒濕熱久羈、氣血凝滯所致。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論

  1. 胡麻(黑芝麻)半升(研)

    • 傳統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潤燥滑腸。《本草綱目》載其能「逐風氣,除痺疾」,尤擅滋養血脈以熄內風,兼潤皮膚。
    • 方中作用:為君藥,針對癘風日久耗傷陰血,以養血潤燥扶正,助皮膚修復。
  2. 天麻2兩

    • 傳統功效:息風止痙、通絡止痛。《開寶本草》言其「主諸風濕痺,四肢拘攣」,善治風邪入絡之麻木癱瘓。
    • 方中作用:為臣藥,直達經絡以搜剔風邪,緩解痺痛,與胡麻協作標本兼顧。
  3. 乳香7錢半(研)

    • 傳統功效:活血行氣、消腫生肌。《別錄》稱其「療風水毒腫,去惡氣」,可通瘀滯、促進瘡瘍癒合。
    • 方中作用:為佐藥,借其辛散之性化瘀通絡,改善氣血壅滯所致的皮膚損傷。

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以「養血潤燥爲本,祛風通絡爲標」爲核心:

  • 養血熄風:胡麻滋陰填精,使血足而風自息,從根本上緩解皮膚痿痹;
  • 透達經絡:天麻祛外風、通痺阻,乳香活血解毒,二者共逐深伏之風濕邪毒;
  • 外用輔助(灸腰眼):透過灸法溫通督脈,激發陽氣,助內服藥力驅邪外出。

整體邏輯
癘風成因多與正虛邪戀相關,方中胡麻補虛、天麻祛邪、乳香化瘀,配合灸法強化療效,體現「攻補兼施、內外並治」思路,適用於風毒內蘊、血虛絡瘀之頑固皮膚疾患。

傳統服藥法


胡麻半升(研),天麻2兩,乳香7錢半(研)。上為末。
每服5錢匕,臘茶調下,每日3次,服半月。兩腰眼灸40壯。
忌動風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神效天麻湯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天麻湯, 出處:《衛生寶鑑》卷九。 組成:胡麻半升(研),天麻2兩,乳香7錢半(研)。 主治: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